明朝以前,济南城的城墙是土城墙。
明洪武四年,朝廷对济南城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整,在土城外瓮以砖石改造为砖城。
改造后的砖石城墙,下部为方条石垒筑,上部是青砖砌成,高9至10米,截面下宽上窄,大约10—12米。
明济南府府城最大的特点,是“北门不开,四门不对”。
修成后的济南城周长约7000米(十二里四十八丈),高11米左右,阔约17米,西门、南门、东门外还筑有瓮城。城关建有城楼、箭楼、城墙上筑有角楼、敌台、铺舍等防御设施,垛口3350个。
随后又经过万历朝、天启朝、崇祯朝的多次修建。
济南城的北门(汇波门)其实是在大明湖北侧,设在北城墙偏东处,平日并不常开;西门(泺源门)则在西城墙偏南段,只因此处是趵突泉涌出后,古泺水的船运码头。
南门(舜田门)避开了古鉴泉的位置,在南城墙稍稍偏东。东门(齐川门)避开了正东向的茂岭山和燕翅山,承接通往东三府的官道,开在东墙偏北处。
济南城一处偏僻的宅院内。
“诸位请看,城西大街以北有抚台衙门、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衙门、知府衙门等,这一片区域,我们暂且避开。我带上部分人手与知府、布政使衙门的人一同筛查外地人口。”
“张二、刘四,你们两人各带一部分人手,在城中巡查。遇到形迹可疑之人,尽量不要惊动,悄悄尾随。”
“黄兄,你是选择留守此地,还是在城中巡查?”卫道异常客气的询问道。
黄大中本事确实不小,由他接手行动处那是再好不过了。日后,定是长期携手进退,听从公子的吩咐,绝对不会错。
“我就在此地留守吧,若是目标棘手,直接令人传我便是。”黄大中深思片刻后开口说道。
卫道这小子,不仅官职比我高,连内部的职级也比我高不少。明着与之敌对,绝非智者所为。况且,他与大人的关系匪浅,倘若与之发生了冲突,自己肯定占不了什么便宜。
“好,那就有劳黄兄了。”卫道客气道。
“理所应当。”黄大中笑着回复道。
随后的数日,众人在城中纷纷忙活了起来。卫道跟着衙门的人查验外地人口,张二、刘四则查遍了整个济南城。
但,不知是何缘故,城中的锦衣卫就好像凭空消失了一般,一个没碰着,也没有筛查出什么有用的东西。
众人本想信心满满的准备大干一场,不曾想却一无所获,大受打击。一众行动人员也是垂头丧气的样子。
望着众人无精打采的样子,黄大中并未出言嘲讽,仔细思考了一番后便开口提醒。
“有没有可能是你们选择的方向出了问题。锦衣卫原先本就是皇帝亲军,后来,北镇抚司逐渐专理诏狱,经手的大案要案不在少数,行事也是嚣张跋扈、目中无人。以他们的行事作风来看,他们若是来了济南城,会甘心匿于平民百姓之家吗?”
“几个月前,城中的锦衣卫虽尽皆折损,但是有着朝廷撑腰,他们压根不会把小小的济南城放在眼中。如今,没有搜查到任何可疑人手,那就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锦衣卫的内线、探子隐藏的很深,藏匿手段也高明。其二,锦衣卫的人手,可能不在城中潜藏待命,而是隐于城外的田间村落。”黄大中郑重其事道。
尽管当着众人的面指出行动的方向有误,会得罪卫道,但为了早日揪出锦衣卫在朝中的暗手,倒也顾不得什么了。
话音刚落,卫道便猛地起身,大笑起来。
“黄兄所言,甚是有理。小弟少经风雨,以后就要多多仰仗黄兄了。”卫道极为和善,一脸真诚的夸奖道。
黄大中的能力、实力确实不错,但却是中途加入,就算他再有能力,公子也不大可能将重要的位置交给他。如今交好于他,也没什么坏处。
“卫将军客气了,不过是黄某的一点见解而已。若是真能帮到将军,便再好不过了。”黄大中宽慰道。
“依黄兄之见,我们接下来该如何做呢?”卫道笑着询问。
“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锦衣卫监视的目标是大人,那不妨让大人配合着在城门走一趟。”黄大中沉稳道。
“黄兄还有其他的法子吗?”卫道眉头紧皱,一脸为难。随后低声开口。
“那便只有找个样貌、身形酷似大人的男子来顶替大人了。若是大人实在为难,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