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青回来的时候,手里拿着圣旨,公文,地契还有一个大印,这个印是太福祥镇,任命秦文为第一任镇长,世袭罔替。秦文没想到为了这一年四千两银子,朝廷居然颁发了圣旨。
其实这个朝代还没有镇这个行政单位,所谓的镇都是属于封号的一种,朝廷会拿出一些土地,给有些有为朝廷做出贡献的官员,形成一个独立镇的辖区,主要是土地比较多,但是又不是王爷的封地,王爷的封地可以是有独立的行政单位,相当于国中国,自己拥有有很多权利,面积相当于一个县城大小。
但是镇的权利就小的多了,不仅仅要交税,还要像县城一样受朝廷管理,你也不能随便的设置各种官员。地方也很差,要不是大山,要不是缺水,大多又都偏远。这些人不得不奖赏,要是真的不奖赏以后没人卖命了,到了现在封镇已经让很多官员害怕了,封了镇你要离开朝堂,要每年向朝中纳税,还不如直接给良田实惠。
这个方法是开国皇帝陈太保想出来的,那个时候功臣太多,不封赏又说不过去,而且这些人手中又有大量的钱财,所以给每个人都封块地,然后每年向朝廷交税,也直接由朝廷收取,那个时候朝廷的内帑只要靠这个,几百个镇每年就上百万两银子,当时的皇帝确实富裕了一段时间。
这些人刚开始很开心,有了自己地了,大多数又是武将,还有募兵权,看着挺好,谁知道这些地根本就没收成,自己吃饭还不够,还要给朝廷交钱,一开始仗着自己家底厚,以后慢慢地扛不住就衰败了,柳镇当时就是左前将军柳进的封地,但是柳进为人忠厚,没多少存款,又不会做生意,他死了,这个柳镇也就算散了。
后人只能只能自力更生,靠种田养活自己,这里本来就缺水,朝廷记载有良田千顷,可是真能种的都不足一半。柳进死后,有点能力的后人都搬走了。
朝廷也就收不上税了,也就直接把这个烂摊子给了县里,让县里想办法,但是这钱还是一分不能少,一般收得不够县里补贴。但是阳县太穷了,又是边关,所以现在有人愿意接县令就开心得不得了。
“东家,这十二条就换了两条,一个是需要朝廷用印,改成了朝廷宣旨,州府用印,因为朝廷只负责收税,事情都是州府来办。第二个就是私募兵勇可以,但是不能离开太福祥镇。在镇里可以佩戴兵器,盔甲,但是离开镇不允许佩戴盔甲,如果护送货物需要去官府备案,可以使用轻甲和兵器。这些内容都在圣旨里边写着呢?”秦文也是第一次看见圣旨,原来用的上等的绸缎制作而成,两边还有个卷轴,上边盖着大红印,秦文真没想到,弄个圣旨如此容易。
其实秦文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长公主所为,上次大家议论后,翠竹就给长公主写了封信,信的内容自然是夸赞秦文,然后说了秦文想要柳镇弃地的事情,本来计划让长公主给说下免税的,但是后来觉得秦文说得有道理,感觉秦文也不至于连这点钱赚不来,就让长公主帮忙讨个圣旨,有了圣旨也就名正言顺了,以后做什么都方便了。
长公主收到信件后刚好阳县的奏折就到了,长公主截留后直接拿着他找到了皇帝弟弟,他这个弟弟非常听她的话,哪怕是说让他把皇位让出来,陈嘉都毫不犹豫地会让出来。
陈嘉一听有税收,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了,这几年自己的内帑空虚的不行。跟长公主说个钱要入内帑,自己当皇帝几年了,收入锐减,连选秀这样的是事情都不得不停了。
钱财的事情长公主又不关心,所以具体流向那里长公主并不在意,只要能帮了秦文就可以,长公主亲自执笔拟了圣旨,把秦文的每一条都写上,甚至加上了许多未提出的有利条件。为了不让秦文多想,她在帮助秦文,圣旨直接送到阳县,由阳县县令杨越代领,刚好那天杨青又在,两人就接了圣旨。
这个杨越知道凭自己个奏折不可能讨到圣旨,更不能这么快,奏折到了京都再回来,只用了不到八天,虽然阳县到京都快马大概三天,但是就是朝廷那些官老爷怎么也地讨论一个月,主要是利益是谁的,虽然只有四千两,但是对他们来说,争的不是钱,是权势。
等在收到圣旨,最快得两个月后。谁知道仅仅八天,圣旨就来了,不仅仅来了,是里边多出了很多奏折没有的条款,杨越看着都发懵,这个条件皇帝都答应了。
杨越为了探清秦文的底细,晚上邀请杨青喝酒,两个人都姓杨,一认祖宗,杨越和杨青还有亲戚关系,这杨越是杨青的超远房亲叔叔,杨越就问杨青,秦文背后的靠山是谁,杨青这个人猴精,虽然他知道秦文背后有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