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寓南京。复起后,马士英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庐州、凤阳等地军务。甲申国难之时,马士英拥兵立福王于南京,进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但是因为贪权,马士英与高弘图、史可法互相争斗。造成史可法出镇,督师淮、扬。
&esp;&esp;后清兵连破南京、杭州,马士英往投唐王,不纳。乃入方国安军中,国安败,又欲投唐王,亦被拒。
&esp;&esp;最终马士英被清军俘虏,不愿投降满清被杀死。
&esp;&esp;虽然刘衍对于马士英弄权之事非常的厌恶,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明末文官普遍能力欠缺的时代,马士英还算是一个能文能武的中上之资。
&esp;&esp;同时,马士英能够在接连兵败的时候,拒不向清军投降,这份气节也是值得肯定的。
&esp;&esp;于是刘衍说道:“督察院右御史马士英落实新政不力,免去马士英官职,改任山东东昌府督查署署长,以观后效!”
&esp;&esp;马士英虽然抗拒新政,但是这段时间以来,对新政也是非常了解的了,听闻自己被任命为一府的督查署署长,心中不免有些失落,不过总比丢官要好。
&esp;&esp;对于马士英这样对权力充满执着的人,只要还有官职在身,只要还有一丝复起的机会,就绝不会轻言放弃。
&esp;&esp;此时马士英板着脸,对着刘衍抱拳行礼,然后转身离去。
&esp;&esp;这时,刘衍看到了钱谦益,这位“水太凉”尚书。
&esp;&esp;钱谦益是万历三十八年进士 逐一处置(二)
&esp;&esp;大堂之上,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生怕刘衍的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
&esp;&esp;刘衍看着众人的样子,心中冷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既想阻拦新政和军改的落实,又不想被责罚,天底下怎会有如此美事!
&esp;&esp;此时刘衍看向了翰林院詹事姜曰广,虽然大堂上也坐了不少翰林院的大学士,比如大学士王铎,但是姜曰广的声望却是最高的,所以刘衍便最先留意到了姜曰广。
&esp;&esp;历史上的姜曰广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天启六年以一品冠服“正使”身份出使朝鲜,去时不带中国一物,归时不取朝鲜一钱。为此,朝鲜人特立怀洁碑纪念他。
&esp;&esp;而后姜曰广奉旨阅视岛帅毛文龙,上疏赞其为豪杰。天启七年夏,魏忠贤以姜曰广为东林党人,废不用。崇祯初起为右中允,后官至吏部右侍郎。又因事定罪,贬为南京太常卿,于是借病辞归。
&esp;&esp;崇祯十五年,姜曰广被起用任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崇祯帝常言:“曰广在讲筵,言词激切,朕知其人,每优客之。”
&esp;&esp;崇祯自缢后,姜曰广与吕大器等议立潞王,遭马士英反对。弘光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史可法、高弘图并为南中三贤相。后为马士英所忌,并罗织其五大罪状,姜曰广乞休归。
&esp;&esp;永历二年,金生桓在江西反正,邀姜曰广起义,计划与闽、桂、吉、赣等地义师共相策应。后因寡不敌众,永历三年正月十八日,南昌城被清军攻陷,姜曰广留下“六歌”及绝命词一章,率全家三十二口投塘自尽殉节,另有一说姜曰广是缢于敕赐故翰林郭思颜仁臣之心坊下,时年六十六岁。
&esp;&esp;刘衍心中叹息,姜曰广的能力还要比史可法强一些,在历史上也是以节烈著称,始终坚持抗清,就凭这一点,就能够让姜曰广在如今的朝中有一席之地。
&esp;&esp;于是刘衍说道:“翰林院詹事姜曰广抗拒新政,着免去姜曰广职务,但年及其以往的功绩,暂调任姜曰广为吏部主事,以观后效!”
&esp;&esp;姜曰广顿时愣住了,心中明白,刘衍虽然给自己降职了,但却给了自己一个复起的机会,如果自己不识好歹的话,恐怕此生就真的再没有机会了。
&esp;&esp;姜曰广长叹一声,心中暗道:“吏部主事也好,我就要在朝廷中看看,这新政、军改到底能走到哪一步!”
&esp;&esp;于是姜曰广共拱手为礼,转身离去。
&esp;&esp;此时副都御使阮大铖看到姜曰广、马士英、史可法、高弘图等人的处置结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