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中透露出自信和威严。她深知,自己从此肩负起了整个国家的命运,但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将对这个国家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五章:同治之治与太后专权
同治年间,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在初期,朝廷在两位太后的治理下,呈现出了一定的新气象。她们重用一些有才能的大臣,如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开展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旨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增强国家的实力。工厂开始建立,新式学堂也陆续出现,军队也开始装备洋枪洋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太后的专权欲望愈发强烈。她开始在朝廷中安插自己的亲信,打压那些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大臣。同治帝逐渐长大,对慈禧太后的专权有所不满,母子之间的矛盾开始显现。同治帝想要亲政,摆脱母亲的控制,但慈禧太后却不愿轻易放弃手中的权力。
在同治帝的婚姻问题上,慈禧太后也横加干涉。她为同治帝挑选了自己中意的皇后,但同治帝却并不喜欢。这使得母子关系更加紧张,同治帝因此心情郁闷,开始放纵自己,流连于烟花柳巷。慈禧太后得知后,不仅没有关心儿子的身心健康,反而对他更加严厉地斥责,这进一步加剧了母子之间的裂痕。
第六章:同治帝之死与光绪即位
同治十三年,同治帝因染上梅毒(也有说法是天花)病重。慈禧太后心急如焚,但她更多的是担心皇位的继承问题。同治帝没有子嗣,这让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
慈禧太后在权衡利弊后,决定立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为帝,年号光绪。光绪帝当时年仅四岁,这意味着慈禧太后可以继续垂帘听政,掌控朝政。同治帝驾崩后,慈禧太后虽然表现出了悲痛,但她很快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新皇帝的培养和朝廷权力的巩固上。
光绪帝即位后,慈禧太后对他进行了严格的教育。她希望光绪帝能成为一个听话的皇帝,按照自己的意愿治理国家。在宫廷中,光绪帝每天都要学习大量的知识,包括儒家经典、历史、政治等。慈禧太后时常亲自监督光绪帝的学习,她对光绪帝要求苛刻,稍有不如意便会严厉批评。光绪帝在慈禧太后的威严下,逐渐养成了内向、胆小的性格,但他心中也有着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改变现状的渴望。
第七章:光绪亲政与帝后矛盾
光绪十五年,光绪帝举行大婚,之后开始亲政。但实际上,慈禧太后仍然掌握着朝廷的最高权力,光绪帝只是名义上的皇帝。
光绪帝亲政后,对国家的现状深感忧虑。他看到了清朝在列强侵略下的屈辱和国内的种种问题,决心进行改革。他重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发动了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旨在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改革,使清朝走上富强之路。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如废除八股、创办新式学堂、发展工商业等。
然而,光绪帝的改革触动了慈禧太后和守旧派的利益。慈禧太后认为光绪帝的改革过于激进,会动摇清朝的统治根基。她开始对光绪帝进行打压,重新掌握朝廷大权。帝后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戊戌政变。戊戌政变中,维新派人士或被捕杀,或流亡海外,光绪帝也被慈禧太后囚禁于瀛台。这次变法的失败,让清朝失去了一次可能走向富强的机会,也让光绪帝陷入了绝望的深渊。
第八章: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在光绪帝被囚禁期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并迅速蔓延至华北地区。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他们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传教士的恶行深恶痛绝,开始攻击外国使馆和教堂。
慈禧太后起初对义和团的态度摇摆不定。一方面,她对义和团的“扶清”口号有所心动,希望能利用义和团来对抗外国列强;另一方面,她又担心义和团会失控,给朝廷带来更大的麻烦。随着局势的发展,慈禧太后决定支持义和团,向列强宣战。
然而,慈禧太后的这一决定却引来了八国联军的侵华。八国联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很快就攻破了大沽口,向北京进军。清军和义和团虽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由于双方缺乏有效的配合和武器装备的落后,节节败退。八国联军一路烧杀抢掠,北京城陷入了一片混乱。慈禧太后惊慌失措,带着光绪帝等一行人仓皇出逃。在出逃的过程中,她狼狈不堪,曾经的威严荡然无存。
第九章:西狩与回銮
慈禧太后一行在出逃的过程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他们风餐露宿,食物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