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上卷宗,黄琼揉了揉有些发涩的眼睛。拿起手中的毛笔,沉吟良久却是最终未能下笔。此事自己究竟该怎么上报?难道就因为那些铁和青壮大量的涌入,便推测桂林郡王有造反的嫌疑?黄琼隐隐的感觉,若是没有其他证据,单靠这个理由,实在有些站不住脚。
不说别的,单单就广南西路上报的。近几年上百万亩垦荒数额,足可以推翻自己这个推测。但黄琼却始终认为这件事情,绝对没有表面上看这么简单。除非是打造军械,尤其是大量的弓箭。否则只是打造锄头、铁锨等耕田用具,那里用得上这么多的铁?
更何况上百万多的垦荒数量看起来很多,可对于总数高达几十万流民来说,就很难算的上多了。平均下来,这五年之内每个流民,都没有开上三亩地。就算是去的流民中,只有一半是青壮年,老弱妇孺都不算在劳动力之内,可这个数字也有些过低了。
而且就现在看,就连这个垦荒数字都未必是真的。黄琼记得,自己在刚拿到这些卷宗时,曾经问过户部。户部答复是因为祖制,广南西路无论开垦出多少地,一律都是不用缴纳钱粮的。所以,历年来广南西路究竟开辟了多少荒地,广西路转运司都是照转桂林郡王府的数字。
至于这个数字究竟是不是真的,负责一路财赋的广南西路转运司,也没有具体核查过。广南西路本地汉民数量少,桂林郡王府又是广南西路最大地主,那里不管开多少地都是桂林郡王府的。即便查出来桂林郡王府瞒报,也算不上自己的政绩,反倒还容易得罪桂林郡王。
而且广南西路,又是诸夷杂处的所在。那些垦荒的地,尤其是近些年来那些垦荒的地,大部分又都在那些夷人部族,所在的地域。即便是流官,也要仰仗着桂林郡王府,才能坐稳这个官的位置。没有桂林郡王府在背后撑腰,那些夷人根本就不拿杀官造反当回事。
本朝开国以来,那些夷人土司造反的事情还少吗?广南西路有桂林郡王府弹压,倒是还好一些。可湖广南路、两川一带的诸蛮,又有几个拿造反当回事的。宣宗朝,曾经一度耗费了上千万贯的军费,历时整整五年才将湖广南路造反的洞溪蛮给压制住。
若是在这件事情上,开罪了桂林郡王府。人家表面上未必说什么,可背地里面整治你的招有的是。不用说别的,稍微示意那些为其马首是瞻的夷人部族,自己脑袋怎么丢的都不知道。事后人家服个软在上个供,桂林郡王在帮着做一些手脚,朝廷都未必会深究。
这种情况之下,谁愿意冒着得罪桂林郡王府风险,去做这种徒劳无功的事情?到时候就是有功也无功,搞不好甚至引发民乱的这个锅还要自己背。宣宗朝的洞溪蛮,朝廷花了那么大的军费才弭平。事后,人家换了一个头人,服软纳贡不是还该干嘛干嘛?
反倒是当地的几个官员倒了霉,杀头的杀头、流放的流放。所以历任广南西路的三司,都秉承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几乎从来都没有人去核实过。虽说一直都清楚,朝廷凡是涉及到桂林郡王府的事情,都是一笔糊涂账,心理早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
但黄琼却依旧被这个答复,给气的着实不轻。无过便是功,黄琼现在都不知道,究竟该如何评论大齐朝的这些官了。而这笔糊涂账,最大的后果便是朝廷对桂林郡王府,真正的实力判断极为容易出错。最为致命的便是,如果这个垦荒数量只有一半是真实的。
那么桂林郡王府招募了上百万的流民,悄无声息的购置了这么多铁,数年就垦荒了几十万亩。平均一个人,一年就连半亩地都垦不出来。就算这些流民中的一半是青壮年,这个数量也根本就不可能。那么那些流民中的青壮年,这些年都去做什么了?这就相当让人怀疑了。
就算桂林郡王府在财大势大,每年养活这上百万人,恐怕也未必能承担的起。疑点这么多,难道自己那位一向精明的皇帝老子,就真的没有看出来?这满朝的文官武将,中书省、尚书省、户部的官员,也没有一个看出来?想到这里,黄琼又放下了毛笔。
看了看窗外的时辰,犹豫了一下。回到自己卧房,换上了临出宫之前,陈瑶给自己做的那套新夜行衣。悄无声息的离开了自己的英王府,小心翼翼的奔着桂林郡王府别院而去。其实哪怕黄琼也知道,这一次未必会真的查到什么,自己空手而归的可能性很大。
但黄琼至少也要看看,自己那位未来岳父都在做着什么?而且司徒唤霜,自会试后也是有一阵子没有来了。对于佳人的思念,也是促使他一探桂林郡王府,在京中这座别院原因之一。只是当黄琼潜行进入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