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最让他头疼的是如今在西宁州的郑道远,自己这个事实上的姐夫。
这几年,郑道远在西宁州,划分盟旗、抚慰青塘吐蕃诸部,重组备藩军,可谓是政绩显赫,声名远播。
青塘吐蕃诸部,一提起这位郑巡抚,就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
周志远当初临出发之前,在青塘吐蕃诸部,征集几千吐蕃骑兵如此顺利,实在是受郑道远这几施政好处良多。
如今自己与郑道远,约定的三年之期已经过了,自己还将此人留在西宁州任上。
虽说加到了一品大学士的职衔,可总归还是自己违约了。
而自己违约,除了西宁州那里,自己在朝中诸大员之中,拔了来、拔了去,实在选不到合适的继任人选之外,当然还有金城公主的原因。
只是这个家伙,虽说在奏折上没有说什么,可问题是金城大姐每次进宫时,那个幽怨的眼神,总让自己感觉到很不自在。
这段日子里,金城大姐进宫的次数倒是频繁了许多。
而且总是有意无意,在自己面前晃荡。
貌似在提醒自己,三年的时间已经过了,有些承诺该兑现了。
调郑道远回京,位置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按照本朝定制,正相的中书门下平章事为两人,副相的参知政事一般可以配备三到五人。
到了这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傅远山一个人。
至于参知政事倒是三个人,可除了吕蒙正之外,剩下那两个都是当初老爷子,给自己留下的产物。
那两个人说实在的,能力倒是有一些。
可问题是一个压根就是琉璃蛋子,是德妃那个父亲留下的遗产。
自己登基之后,虽说有了一些改变,可本性却是难除。
另外一个是老实人,虽说也很卖力,但有些东西却是一言难尽。
现在这个参知政事的位置,实在是有些难为他了。
原本应该三个人分担的东西,倒是有七成都压在吕蒙正一个人的身上。
搞得原本就有些偏瘦的老吕,自己每次见到他都要瘦了一圈,长此以往肯定是不行的。
而调郑道远进京接任参知政事,无论是能力上还是资历上,都没有任何的问题,也正好可以为吕蒙正分担一下重担。
可问题是西宁那边怎么办?那边又有谁可以接任这个位置?想了想,黄琼提起笔来,亲自给郑道远写了一封信,之所以说是信而不是圣旨,是因为这封信,黄琼压根就不打算用玉玺。
就连行玺都不打算用。
而在信件上,黄琼明确告诉郑道远,想要进京任职这没有任何问题。
这个自己这个做皇帝的,随时都可以批准。
但在调任之前,需要他自己挑好继任人选。
这个人选资历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能力。
就算做不到他的地步,但至少也要比他不能差的太多。
而且这个人选不能太贪,在选人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决不能出现那位李节度的前车之辙。
这个人选,他可以自己推荐,只要没有什么大问题,朝廷肯定会批准的。
但在人选出来之前,他只能继续在西宁州呆着。
因为就是自己这个做皇帝的,现在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接替他。
要是他能有合适人选,自己便调他回京。
如果他也没有这个合适人选,也只能继续委屈他。
反正中心思想就一个,这个人选我是没有的。
你如果想要回来,就自己找一个能力不差,而且还得清廉一些的替死鬼,来接替你的职务。
当然如果你推荐的这个人,能力有但是品德不行,上任就能将青塘天刮得高三尺,出了问题要他的脑袋是肯定的,你也吃不了兜着走。
信写完了,黄琼用上自己小印,交人发了出去。
这枚刻着溪山堂主的小印,是他在西京的时候,找一个老雕工刻的。
在西京时,有些东西不适合用印玺的,他一向都是加盖这枚贴身小印的。
黄琼在西京的时候,郑道远一直都是他的得利干将,对这枚小印自然是不陌生的。
信发出去之后,想起这个家伙一回京后,肯定又与金城大姐奸情似火。
前次两个人,就连租房半同居的事情,都干出来了,这次指不定又搞出来多大的事情,黄琼又是有些头疼的捏了捏鼻梁。
好在如今金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