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到上战场,才从老兵之中提拔了一批。
几经犹豫,黄琼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下了武国子监几个字。
中国几千年来,为何不仅朝中有国子监,便是各地的知名书院,也是不断的出现。
但却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设置过武国子监,也就是自己前世的军校。
原因很多,一个是武官很多的家族传统,在战场上作战的经验,都是家族之中传承的。
也就是对于实战经验更为重视,对于书本上的传承,却不是太过于重视。
那些武官家族,也不愿意将自己经验交出来。
同时武官与文官不同,武官在必要的时候,是要上战场的。
相对于生活更加稳定,同级别权利更大文官来说,武官升官是要靠鲜血来换。
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才是历代相传的。
更何况,能够出任武官国子监教师的,只能是抽掉现役武官出任,而这些武官后背的人?
确切说,他们背后的家族,会更让朝廷忌讳。
文官在权势熏天,在结党营私,可他们手中没有兵权。
没有兵,也就等于没有造反的实力。
可武官,尤其是高级武官不同。
他们本就在军中有一定的威望,已经通过自己的旧部,实则上有一定的实力。
若是再加上,门生的关系?
那这就对皇权威胁实在太大了。
这也是历代帝王,从来没有考虑过设立武国子监,也就是军校的问题。
可随着火器大量铺开,单靠经验历代相传,已经并不适合大量火器使用后的军队。
如果自己真要设立武国子监,又要保证朝廷对兵权的控制,这就是门相当考校手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