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是靠着一个好命,托生为北辽帝室,又是嫡长子,顺理成章接掌皇位。
即位二十余年,朝政都在其母手中掌控,在其母去世之前,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罢了。
这样的人,根本不值得自己一见。
不过,萧太后的去世,却是让黄琼心思颇有些异动。
这几日,黄琼一直招傅远山与于明远二人,商议这个掌控北辽朝局整整四十年,如今北辽朝中上下,都是其一手提拔起来心腹的女人病逝后。
北辽朝局可能出现的变局。
同时,下令沿边诸军进入戒备。
并从四大营,抽调了一万两千的骑兵,携带大炮两标北上进入河北路的保定府。
从西京大营,抽调万余步骑军,携炮三十门进驻山西路太原府,以便随时准备应变。
不过,黄琼并未打算在这个时候北伐。
除了趁人家国丧出兵,在道义上不占优势,反倒更容易加大北辽内部的凝聚力之外。
最关键的是如今大齐,实力积蓄还不足以支撑。
北辽虽说前次南下损兵折将,但内部元气还尚存。
即便是精兵损失很大,但依靠草原上大量的游牧部族,十几万控弦之士还是随时可以征召齐备。
其实际上的实力,尤其是骑兵实力还是极强。
大齐若是北伐,想要控制地处北辽腹地的东京道,那一片黄琼念念不忘的膏腴之地。
首先要做的,势必是要彻底的打垮北辽,引以为傲的骑兵。
其实东京道的守军,并不是什么关键。
但若是不能征服草原大漠那些繁多的,如今维北辽是从的部族,便是拿下那片黑土地,在游牧骑兵的冲击之下,也未必能守住。
尤其是在大规模移民期间,极为容易受到那些部族截杀。
即便是守住了,对大齐的消耗也是难以持久的。
按照黄琼的估计,在首先采取军屯的情况之下,即便是自己控制住那片黑土地,但也至少五年才能勉强自给自足。
如果后期移民,不受任何的打搅以及影响,就算不用纳粮,但也要很长时间,才能不用在往里面搭钱。
毕竟一片完全没有开发的土地,在完全人工开发的情况下,要开发成高产田,也需要相当的长时间。
而自己要的是,将那片土地永远的纳入大齐的疆域,而不是像是以往中原汉族政权,对那片黑土地,惯用的羁縻治理方式,只要一个名分与每年的朝贡。
除此之外,那些人该干嘛就干嘛。无论是相互之间攻杀,还是大家联姻,或是吃不上饭到处要饭,中原王朝都是不管的。
只要不抢到中原王朝头上,是没有人理会的。
只要定期朝贡,保住名义上的那个天朝上国名分,中原王朝是不干涉他们之间事情的。
甚至相互之间攻杀,还是中原王朝喜闻乐见的。
富饶的黑土地,虽然在那个被白山黑水,滋养得异常彪悍的民族,横空出世之前,虽说一直都没有出现过危及中原王朝的民族。
但那些蛰伏的民族,一旦完成了整合将会震惊整个中原。
本朝并未真正大规模修建过长城,如今齐辽边境所使用的长城,只是在隋长城基础上修补而成的。
唯二本朝修建的长城,一个高宗年间重修了云州至于蓟州,直至平州入海的长城。
在前隋夯土城墙的基础上,改为砖石为基础的结构,并增设居庸关、古北口、喜峰口等重要隘口。
一个是理宗年间,从山西路齐辽对峙的偏头关开始,沿着恒山山脉一直向东修建。
直至在燕山府北面的延庆州,与原有长城汇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多层次防御体系。
尽管本朝修建的长城,与之前历朝历代相比,大概率的只能算是修修补补。
但依旧对民力消耗极大。
理宗不过是在表里河山的山西路,依恒山山脉修建了第二道防线,便消耗了理宗一朝岁入的十之三四。
耗费过于巨大,并且因为征发民工多有死亡,而闹得终理宗一朝民怨四起。
更因为前唐从未修建过长城,而本朝修建长城,哪怕只是增补,而被某些不满文人大加讽刺。
而在黄琼看来,修建长城本身就意味着被动防御,将整个战场的主动权,都交给了那些游牧民族。
人家想要什么时候南下,就什么时候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