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相当一段时日之内,黄琼从来都不奢望西域,成为朝廷的输血管,但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朝廷却是实在经受不起,西域那边可能存在的源源放血。
如今朝廷允许汉人,每年向西域移民十万户,已经是能承受的极限了。
单单这些人在上路的时候,每人八十斤粮食,就够朝廷喝上一壶了。
而不算上这些,朝廷每年还要向西域,运送二十万石粮食作为存粮。
如果加上路上损耗,恐怕这个数字还要增加至少五倍以上。
当然,如果单就西域本身的人口数量,在转为半农半游牧的回鹘人努力之下。
粮食产量虽说略有不足,但大致还足够使用。
只是缺应灾手段。
所以,原本的西州回鹘,每年都要向喀喇汗国购买大量粮食。
在蜀废人进入西域后,喀喇汗国虽说并未完全断绝丝路,但却全面封锁边境,不许一粒粮食进入西域。
为了解决粮食危机,在本地产粮实在不敷使用的情况之下,蜀废人之前还逼着楚家人,花费高昂代价运粮接济。
到了安西王这里,尽管因为粮路重新畅通,但因为大齐向西域运粮损耗过大,远不如从喀喇汗国购买划算。
但在喀喇汗国断绝粮食出口的情况之下,西域还需要朝廷大力援助。
在寻常年月还好些,至少用不了太多。
如果陷入战乱,粮食完全无法自给。
因为成本太高,朝廷实在难以承受。
虽说相隔两世,但黄琼依旧还能依稀想起,后世史书上看到的,那位潇湘子弟满天山的大将,平定整个西域花费了多少钱。
而那个王朝,从进占西域到王朝灭亡,足足花费了上亿两白银。
这个花费,至少现在朝廷是支撑不起来的。
先北后西,这是朝廷制定策略。
在北方还有强敌在伺的情况之下,不可能将大部分资源投入西域。
冒然,将重兵投入到形势复杂,周边也算是强敌环伺的西域,这并不符合黄琼的政策。
至少在灭掉北辽,彻底的剪除北方威胁之前,黄琼或是朝廷,都是没有精力去应对纷乱的西域局面。
而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既不太能成为朝廷强硬对手,但也要有一定心机和手腕的人,去西域建立起一个相对于服从朝廷的缓冲区。
为朝廷压制蜀废人的余部,牵制周边的强敌。
这样,让朝廷有充足的时间去应对北面,更为强大的威胁。
前唐控制西域,也是先打垮了威胁北面突厥人,靠着前唐定鼎天下的百战精兵,已经辈出的名将,在经过几十年血战,才得以完全掌控西域的。
而这个代价,至少是现在的朝廷,还有些承受不起。
否则,这个几乎于半悬于域外的安西王,那里轮得到他来坐?派忠心于朝廷的大员去西域坐镇,岂不是更好。
但至少现在,不想与其闹掰,还要稳住他的黄琼,自然不可能与他说些。
即便是他已经猜到了七七八八,但只要大家没有公开撕破脸,这个事情就一直不会摆到台面上。虽说黄琼答应了某些事情,而且黄琼也并不在意,西域成为他的封地,让他的子孙在西域世袭罔替。
但将来,西域肯定是要朝廷接手并设置流官治理的。
黄琼不可能,让一个手掌十万铁骑的人。
就这么长期的,游离在朝廷控制之外。
当然这些事情,自然不能让他知道,而他虽说不知道,为何黄琼突然改变了主意。
但黄琼的这个支援,却是让他也明显的松了一口气。
诉说没有完全得到他想要的,可总比空手而归要好的多。
哪怕明知道,这一万军马恐怕看着自己的可能会更多。
但至少,自己在西域也算是多少,有点踏实一些,让自己可以放心的本钱了。
至少现在,朝廷不会希望,他被从西域赶回来不是吗?这一万军马,要说影响西域全局。
那是真的想多了,可成为自己护身符却是足够了。
有了这一万精锐坐镇,至少那些回鹘部族,不敢在肆无忌惮的挑刺。
黠戛斯人,也不会在如此的猖狂。
蜀废人的那些旧部,也不会在对自己阳奉阴违,听宣不听调了。
有了这一万军马,几十门大炮替自己压阵,某些人得掂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