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高丽君臣,连同开京城内的高丽王公勋贵,文武诸臣并城中百姓,全部塞上了礼成江面的船只,调头送回中原。
在拿下了开京后,张天德又掉头南下。
水师则同样沿着半岛南下,水陆并进向着半岛最南端,也是高丽王国龙兴之地的罗州而去。
一路上张天德,将蜗居在大理国数年的气,以及在山东路与杨继元训练水师受的气,全部发到了高丽诸地守军身上。
在听闻开京陷落,高丽君臣出城请降。
原本在罗州征集壮丁的右常侍智蔡文,老臣姜邯赞,在南京汉城拥立王询第三子王徽为王。
随即放弃了汉城,在汉京守军护卫下,向着罗州方向撤退。
但还没有走多远,便被张天德率领的马军追上。
一阵厮杀下来,这两位在高丽与北辽作战之中,表现出色的老将没有再现辉煌,双双战死在汉京以南。
至于那位新王当场则被俘。
而此时,在得知背后开京已经丢失。
在临津江沿岸与杨继元僵持不下。
虽说多次阻止了齐军渡江南下的企图,但自身在齐军马军冲击,火炮轰击之下损失惨重。
原本士气就极其的低落。在多次派人想要利用夜色掩护,偷袭齐军的火炮,却又被早有防备的杨继元给反杀。
别说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火器的高丽军了,便是比他们强大多的辽军,不也被轰的魂飞魄散?
若是没有这些火炮助阵,齐军就算再精锐。
但又那里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灭亡正处于如日中天的北辽,并连续大败辽军精锐?要知道,北辽的那些契丹军,因为时不时的要面对大漠草原,还有白山黑水间的那些部族反叛。
再不,便是年年南下寇边。
就是与高丽之间战事,也断断续续的打了三场。
尽管最后一次征伐,可以说是大败而归。
但依旧算得上百战精兵。
这些高丽军,之所以还没有最后崩溃。
一个是依靠临津江的地利,在撤退前将临津江所有的渡船全部弄到南岸,使得杨继元若是想要渡江,只能临时轧制木筏。
另外一个,便是在张天德出发后,杨继元有意识的来了一个引而不发。
每日只用大炮,轰击南岸的高丽军。
便是想要利用临津江一线的战事,将高丽军主力都给吸引到了这边,给张天德的行动创造条件。
所以,面对南岸猬集的十余万高丽军,杨继元一直都引而不发。
因为他知道,这是与北辽三次征战后,恐怕高丽国最后的军队,以及全部几乎可以征调的壮丁。
直到开京陷落,高丽国王与其王后、嫔妃,开京的重臣、勋贵被俘后,已经全部被押解渡海而去。
这十余万守军,军心已经彻底溃散。
杨继元调集骑兵,在早就寻找到浅滩渡江。
集中炮火掩护步军正面渡江。
十余万高丽军,或是一击即溃,或是不战而降。
等到两翼的骑兵完成包抄后,高丽统帅最终承受不住心理上的压力自刎。
其余诸将或是随之而去,或是缴械投降。
更有一部直接就地溃散。
临津江之战后,杨继元花费数日才清理完毕战俘。
派人押送返回辽宁路后,在初冬第一场雪落下的时候,杨继元护送被封为东平王的皇四子夫妇,进入了高丽王朝的都城开京。
至崇德十九年,齐军连灭北辽与高丽两国。
尤其是原本正处于最为强大时期的北辽灭亡,更是极大的震撼了周边诸国。
一时之间,诸国纷纷来朝。
灭亡二国之后,黄琼重新划定了区域建制。
将原本北辽故地的东京道,分别一分为三,最南面为辽宁路,路治设立于辽阳府。
升咸州为咸平府,以北辽的黄龙府为界,以南属辽宁路。
辽宁路的名,出自辽水永宁的意思。黄龙府以北则一分为二,以忽汗水、鸭子河为界,以东为吉林路,取自当地女真人吉林乌拉的意思。
又因为当地漫山遍野的,都是原始密林,所以路名之中,也有吉祥如意之林的意思,路治设立在原来的北辽率宾府。
忽汗水、鸭子河以西为临潢路,路治为临潢府。
北辽的中京道,则改为热河路,取自该地周边温泉极多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