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琼不仅与皇次子亲自坐镇。
而且考题,还是黄琼亲自出的。
第一批考上的学员,作为水陆二师讲武堂第一批学员,由黄琼与雍王爷,亲自在他们的棉甲上,插上红色的盔缨。
入学考试前二十的学员,盔缨还是特赐的黄色,以便给与特别的重视。
其实,举办讲武堂,是黄琼从开始监国,便一直开始琢磨的。
因为对于目前军中,高级武官都被勋贵家族,或是那些武官世家给垄断了。
这些将门子弟,将所谓的世代传承的兵法与心得,都牢牢的捂在手中。
然而他们的子弟,却是日渐的不堪使用。
像欧阳善那样,几乎可谓是毛鳞凤角。
而平民出身的武官,像雍王妃父亲那样,哪怕再有才学,却是升迁极为困难。
大多数,都困在四五品左右。
赵无妨之所以能够幸运的突出来,除了遇到了一个好上司于明远之外。
便是遇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自己。
若是换了自己老爷子在位的时候,恐怕一辈子最多也就止步于,那个大营都指挥使,或是那一路的节度副使罢了。
若是放任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不仅武将会出现断代,军中眼中缺乏新鲜血液,会导致军队战力大幅度下降之外。
更为严重的是,会让整个武官体制形成僵化。
在军中,形成或大或小的利益集团。
历代王朝到了中期之后,首先败坏的往往便是武官集团。
大多数的原因,便是整个武官集团被一些人,或是某些利益集团牢牢的把持住。
使得能征惯战的将领,越来越少。
可开办讲武堂,也一样让黄琼头疼,实在担心科举出来的文官,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军中也同样的出现。
所谓的文官,以师生、同年、同乡之间相互为纽带,并且相互为犄角结党营私。
这一套,若是放在武官上,后果恐怕更加的严重。
便是千年后,某位靠着校长经历,组建了一支还算强大,只听自己的军队。
不是一样存在大大小小的,以同窗、师生或是同乡为基础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