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世都难以安稳。
所以,此次西域平叛,单靠武官是不行的。
而若是派其他文官为制置大使,无军功的情况之下,恐怕也难以制约骄兵悍将。”
“自父皇继承大统以来,便改变了皇祖在位时重文轻武,对武官防备之心日盛的局面。
再加上平叛、灭辽、灭高丽数战,使得相当部分武官骄横,文官极其难以驾驭。
到时候,若是文武各行一套,相互各自掣肘。
不仅战场上要吃亏,而且更会耽误朝廷的大事。
若是选派其他的亲王、郡王为制置大使,父皇又担心安西王旧事重演。
所以,便选定儿臣出任制置大使。”
黄瑞枫的回答,黄琼即点头,但却又摇头。
而看着儿子一脸迷糊的样子,黄琼才语气慎重的道:“自古以来,每一朝都是靠着文武两条腿走路。
没有任何一朝,单靠文或是靠武,能够真正稳定天下的。
重武轻文,很容易养出一批手握军权的军头。
自古以来,谋朝篡位或是造反的,基本都是武官。
便是曹阿瞒与隋文帝那种文人出身的人,也都是权贵世家的子弟。”“有驾驭文武的能力,才能够逐鹿天下。
所以,自古以来历代帝王,都最为防范的是武将。
而文官,尤其到了本朝的文官,与过去世家子弟出身不同,都是出身普通的读书人家庭。
便是做到中书门下平章事,这等宰相的位置,也驾驭不了那些武官。
尤其是朕的外祖事情之后,你皇祖对武将,特别是那些世家子出身的武官,越发的不信任。
所以,便有了重文轻武趋势。”
“不过,虽说重武轻文要不得。
但重文轻武更要不得,以文驭武弊病则更多。
朕刚刚已经说过,本朝文官极少有那种根基深厚的世家子出身,大多都是出身普通人家。
他们自幼寒窗苦读那些圣贤书,想的便是一朝过龙门。
大多都是不通军事。
便是于明远、杨继元,那种虽说是进士出身,但能上阵杀敌都是后来慢慢学的。
本朝文官除了毛鳞凤角外,大多不通军务。”
“不仅上了战场会胡乱指挥,贻误战机,甚至是战败误国。
便是长期对武将的压制和压制,也会使得武官对朝廷失去信心,进而慢慢的不愿意为朝廷效力。
虽说避免了武官造反,或是割据一方的危险。
但长此以往下去,军队的战力很难保住。
一旦遇到百姓造反,或是异族入寇,大厦倾覆没准也就在朝夕之间。
所以,驾驭文武平顺不仅需要手段,更需要维持平很。”
“朕此次让你统军出征,除了考验你离开朕的身边,施政能力与应变手段之外。
最为根本的,便是让你建立军功,确切说可以获取军心,这样才能获得武将真正支持。
你也说过,如今随着三次大征皆胜,军中很是产生了一批骄横的将领。
若是皇帝没有一点的战功,便只能靠着手段,去压制那些骄横武将。
但这些手段若是搞不好,极为容易引起武将的离心离德。”
“手段要有,但绝对不是扶文压武。
朕当初,也是靠着先是平叛郑州,后平叛宁夏两次战功,才慢慢让那群武官支持朕。
而不是谁当皇帝都一样,大家都是摸鱼混日子。
若没有那两次战功,朕在伪帝造反之前,秘密调换一部分江南诸军将领,也没有那么容易。
最为关键的是,通过两次平叛,朕发掘一批武将。
在军中建立了部分自己的班底。
这才是朕真正目的。”
“相对于文官,武将首先世家相传的比例很大。
毕竟行军打仗这玩意,也是需要人去交的。
单靠自己一点点摸索,时日太过于漫长。而这些世家子,大多出身家庭都极其优越,几代人传承下来成了纨绔子弟的,倒是大多数。
军中真正依靠的,实际上更多的是平民出身武官。
若是单靠那些世家传承的武将,恐怕不仅用不了多少年,朝廷都有可能面临无将可用危险。”
“让这些世家子出身的武将,在一地长期掌握兵权,也是比平民出身的子弟更为危险。
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