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我对经书多年的研究和考证,那场旷日持久的洪水淹没了一切,而义人诺亚的方舟则是停靠在了可萨(hazarlar)海边上的阿勒山上,等大水完全褪去,可萨海便分成三座大湖:就是黑海、希尔卡尼亚海和万恩海(Van)!”
“如果到那边,找到了方舟的残骸,也就是找到了证明大洪水真的存在过的证据了,是吗?”
“是的!真聪明。”
“谢谢你,老师。我会去的,如果还能再见面,我会告知您我的进展。”
“祝你好运!孩子!”
“再见。”
在与希伯来的学者告辞后,伊奥斯·卡夫索便用乞讨得来的以及马拉基资助的一些盘缠搭上了一艘去往上游的帆船,启程沿着底格里斯河到达了亚米大(Amida),在船上,伊奥斯听说了塞琉古的军队在弗里吉亚战胜了安提柯,于是得知去往黑海的路畅通无阻了,便在下船后转陆路前往黑海的港口帕西斯(phasis)。傍晚时分,伊奥斯从住所走出来,来到海边眺望渐渐明晰的星空。他被远处山峦的轮廓所吸引,仿佛陷入某种熟悉的回忆。数月以来,在阿卡西域内寻找第二把钥匙的尝试均以失败告终,但奇妙的是,跟随着母亲留下的蛛丝马迹,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景,线索最终把他指引到了这个宁静的地方。根据各地的传说和神话,记载于上古的大洪水,与第一个伊斯特里亚的记忆十分的吻合。除了那段记忆以外,伊奥斯也阅读了那颗星体周围星星的记忆,那些记忆大多也和那座奇迹山丘之城息息相关。他的老师曾告诉他,拥有相似记忆的人,或是在同一地方生活过的邻居,或是有强烈情感纽带的人——比如亲属、朋友或是爱人,他们的记忆之星总是靠的很近。
至于为什么,那嘎呵朱讷推测,这也许是那些管理阿卡西的神灵们所采用的一种分类和规整手段。但这些关于那座城共同的记忆并不能说明什么,在经历过亿万个不同世界的记忆之后,伊奥斯并不觉得那少女闪姆的故事有什么特殊之处,除了这个记忆的结尾——在末世之后,在那新的世界里,那一片因被无数新生的星星所照耀,而晶莹闪亮的海面。
突然,伊奥斯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他向前走了几步,半蹲下来用手比划着海平面上那一串比周围密度要高一些的繁密的光点:那条银河的位置。然后,他又闭上双眼,回忆闪姆最后看到的画面——山的轮廓、水的波浪和那些缓缓上升的点点繁星。他猛地睁开了眼睛,看着眼前的景象,沉默、震惊。
海风让他的头发略显凌乱,而他的眼睛却为此湿润了。
“在无尽的海洋之中,在山涧,在田野,在深林,在沙漠……”他笑着擦了擦眼泪,并继续自言自语道,“这就是那段记忆,最后的场景。”
是的,伊奥斯意识到,他此刻所站的位置,就是闪姆死去的地点。
夜深了,他从旁边的栈道离开,并朝身后的方向挥了挥手说:“我明白了,妈妈。下一个,就是山涧。”
伊奥斯得到了第二把钥匙(第二个伊斯特里亚)。
帕西斯海港的沙滩上,卷起的雪白浪花拍打着礁石;疣酋妇蟹成群地上岸觅食,吵醒了睡在岸边的斑背潜鸭。在不远处岩石上的伊奥斯·卡夫索结束了冥想,他仰望苍穹和繁星,看到半壁天空的黑域已经明亮。而他刚刚所阅读的这颗来自天鹅座星体的记忆,便是第二个伊斯特里亚。
第一把钥匙之星——闪姆的记忆,结束于海滩的边上。因此,伊奥斯很自然的联想到母亲诗中关于“海洋、山涧、田野、深林、沙漠”这样的顺序排列是一种提示词的可能。相较于随机的寻找,所需要花费的时间将是极为可观的,自己的老师龙树用尽无数世的光景,寻找第二把钥匙都没有结果,现在有了这样可能的提示词,伊奥斯毫不犹豫地尝试了起来。结果也证明他是正确的。宁录最后的记忆,戛然而止于山巅之上。而找到这第二把钥匙,他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几个月以来,他一直按照母亲留下诗句中的提示,在那已解开的四分之一黑域中寻找着结尾于山涧的世界。虽然这表面看起来同样犹如大海捞针一般。但事实上,这个思路足以过滤掉了非常多完全不存在山岗的世界。同时,他也可以大胆的排除那些生命所居住环境远离山川的世界,因为这四分之一黑域中的星体大部分都是关于世界末日的记忆,他们的结尾十分相同,于是便可推断出一个星团附近同样数以恒河沙计的星体,它们记忆的结尾也大致相同——如果他们居住的区域远离山地,那么这些末日记忆终结的地点也就几乎与山峦无关了。用这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