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一百八十三章 高薪养廉

一百八十三章 高薪养廉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 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我家有个电饭锅 一人:融合烂命华,哪都通之癫! 海贼:开局获得黑龙王果实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当我在火影成为空律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火影之秋道长风 JOJO:乔舟的奇妙冒险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我打罗马?真的假的? 斩神:蓝染模板,我将立于天上! 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斩神:我史莱姆,开局吞噬鬼面王 废柴趣妻

御书房里的气氛很压抑,七位阁老面色更是凝重的一塌糊涂。

真要说起来,他们还真未必有多拥护祖制,他们包括满朝公卿关心的只是士大夫的利益是否会受损。

而改商税肯定是触及士大夫的利益根本!

在江浙富庶之地的商贾之门,至少七成和官员有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家族有族人在朝为官,也有族人行商贾之道,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简直普遍的不能再普遍。

征商税,就是让原本进入商贾腰包里的银子,拿出一部分来交税,损失的自然就是商贾家族本身,家族的利益受损,那么自然便是士大夫的利益受损。

身为内阁阁臣,他们是文官群体的领袖,自然要为文官的利益进行诉求,否则就会被整个文官群体认定是无能。

大明文官群体的力量是极其雄厚的,只要抱团,哪怕是皇帝都得避之锋芒,作为群臣代言人的内阁,如果在和皇权博弈的时候落入下风,必然会遭受到来自文官群体空前的压力。

坐到内阁的位置上,御书房里的七位阁臣其实已经并不看中自身甚至家族利益的得失,他们在乎的是身后名,如果在他们执政时期内阁被死死压制,那他们七个有一个算一个,必定会受到满朝大臣的讥讽和不屑。

所以哪怕明知道商税不合理,可杨廷和还是用祖制和圣贤言来抵制,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

现在皇帝其实已经在他们面前摆出了选择,要么继续为群臣张目,为了群臣的利益不惜和皇帝对抗到底,哪怕是损失国家财政也在所不惜,要么就追随皇帝的脚步,充当改革的急先锋!

就是改革,内阁现在已经算是看明白了,当今圣上雄心勃勃,想要根除大明的弊政,那么他就必然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前面的军政,现在的商政都是如此,但商政可以肯定不是最后,以后还不知道会改多少。

所以皇帝是用商税这个能触及到儒家利益的政策来逼迫他们站队,这个队能不能站好,关系到他们是名垂千古还是身败名裂!

这绝非是危言耸听,改革牵扯到的地方太多了,还有很大的可能性涉及到党争,一如前宋时候的新旧党争。

以今上狠辣的手腕,内阁甚至已经能够看见顽固派会是什么下场,今上春秋鼎盛,只要不出状况,至少还能秉国数十年,顽固派如果被打压下野,这辈子都不存在养望,然后重返朝堂的机会。

杨廷和知道,这是天子逼他做王安石。

前宋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功败垂成,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神宗皇帝英年早逝,如果神宗还能活二十年,什么司马光,什么文彦博都不可能有一丝一毫的机会,那个时候所谓的养望就成了笑话。

那些重返朝堂的旧党也不可能有机会翻身,而且时间长了,满朝上下皆是新党中人,王安石变法最后想不成功都难。

只是可惜了……

杨廷和权衡之后,觉得跟着皇帝一条道走到黑,尽头或许便是光明,但依旧拿不定决心,更何况兹事体大,他虽是首辅可又不是权臣,这内阁乃至朝堂可不是他的一言堂,所以他需要去商议,去分析利弊。

“天下贪腐之风屡禁不绝,苛捐杂税横行于野,朕知道之所以如此,根源之一在于大明初定的俸禄委实太低,因此朕打算提高官员俸禄标准,六到九品官员俸禄提升三倍,四五品官员俸禄提升两倍,三品以上官员俸禄提升一倍,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好大的手笔,七老无不倒吸一口凉气,天下数万官员,每年的俸禄支出至少两百万两,按照皇帝加俸的意思,这俸禄每年至少五百万两!

大明官员俸禄之低,几乎冠绝所有前朝,与大宋比的话更是天上地下。

可是没办法,谁让大明穷呢?现在皇帝有盐政收入,又要征商税,增加俸禄自然也就不存在太大的压力,可这份魄力确实是让七老敬佩。

不过七老也明白皇帝的意思,无非就是一根大棒以后再给一颗甜枣,他收了商税,等于是动了天下官员的钱袋子,现在加俸,又等于是实了官员的钱袋子,很自然的堵了官员们的嘴。

而且七老敢肯定,征收商税之后的所得肯定要比增俸获利要多的多,也就是说国家财政不会因为增俸而捉襟见肘,反而会更加充裕。

这一手玩的当真是漂亮,这手段也是明摆着的阳谋,偏偏还能让官员闭嘴。

当真是高明!

“朕这是高薪养廉。”朱厚炜笑道:“官员俸禄低,又要养活一大家子,还要养活幕僚等等,官员没那么多银子,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大明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