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三年,三年以后再来。
天底下还有比这更草蛋的事吗?学子们辛辛苦苦读书,为的就是能有朝一日鱼跃龙门,现在倒好被考题坑了。
不过在当下这个问题不存在,因为四书上的句子还有很多,足以再考个两百年!
朱厚炜需要做的就是从四书当中摘几句出来作为恩科的四书试的考题,等到二月初九的那一天送去考场,当着众考官的面拆封,然后向考生公布考题。
如此操作自然是最大程度上杜绝泄题的可能性,因为这样在开考之前,唯独皇帝才知道考题的内容,皇帝不泄露,外界怎么可能知道?
当然科举舞弊案并不少见,比如皇帝太懒,让自己信任的太监出题或者直接甩给内阁,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泄题,毕竟人非圣贤,谁能没有私心杂念?
四书考完考五经,考五经和考四书不一样,四书跟后世的语数外一样是必考,五经则是和史物生地化这些一样属于选考,考生专攻《诗》就考《诗》,专攻《春秋》就考《春秋》,考完之后,阅卷的也是专门的五经博士。
四书五经考完了就是最后一场的策问。
四书五经,朱厚炜就是门外汉,可出题完全没压力,无非就是把以前会试考过的剔除,然后选上十几二十个句子罢了,没难度没压力。
朱厚炜关注的重点是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