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大明征服者 > 第二百零四章 忠奸难辨

第二百零四章 忠奸难辨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 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 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 我家有个电饭锅 一人:融合烂命华,哪都通之癫! 海贼:开局获得黑龙王果实 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 当我在火影成为空律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 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 火影之秋道长风 JOJO:乔舟的奇妙冒险 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 我打罗马?真的假的? 斩神:蓝染模板,我将立于天上! 娘子别怕,夫君助你成神 水浒:我武大郎,反了! 斩神:我史莱姆,开局吞噬鬼面王 废柴趣妻

“进士名单出来了?”

“回陛下的话,出来了。”任兴将一张折子取出放在案上道:“今科共录进士三百八十三人,会员乃是广州府举子霍韬。”

“霍韬?”朱厚炜想了想,略微有些印象,之所以有印象也是因为嘉靖朝最著名的大礼议事件。

大礼议事件最著名的人物肯定是杨廷和和张骢,可这霍韬也差不了多少,只不过张骢风头太盛,霍韬被盖住了罢了。

原因也简单,因为霍韬和张骢的立场一样,他也认为嘉靖应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不同意群臣同议以兴献王为皇叔考的主张,只不过没有张骢那么激进到破釜沉舟的地步罢了。

霍韬的仕途也没有张骢那么一帆风顺,原因就在于他认为自己的主张是对的,但是从公理出发,而不是如张骢那样一意媚上。

所以最后张骢成了内阁首辅,而霍韬终其一生也只是官至礼部尚书。

这不是说礼部尚书不值钱,只是相对明代大臣心心念念都想入阁,还差了那么一点意思罢了。

朱厚炜的目光在名单上一行行看下去,出于后世人的观念,他自然也想看看,这一次恩科有没有出现几个名垂青史的牛叉人物。

这几乎是穿越者共同的恶趣味之一。

“唐皋。”朱厚炜念到一个名字,这个名字不是很出名,不过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家伙应该是正德九年的状元,不过和他的前任状元杨慎的名气比起来简直不堪一提。

杨慎是谁?

人家可是首辅杨廷和之子,乃明代三才子之首,后世三国演义开头的那首诗,也就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就是他的大作。

朱厚炜能记得唐皋,和他是不是状元没毛线关系,他之所以记得纯粹是因为一副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

‘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有肚肠。’

不错,这副后世大名鼎鼎的对联的下联就是唐皋的应对,而出对的则是朝鲜国王李怿。

朱厚炜对唐皋没有太大兴趣,就好像他对本科会元霍韬同样没什么兴趣一样,他在找有兴趣的人。

好在没有让他失望。

夏言!

大明牛叉哄哄,因斩首而垂千古的一代首辅!

于是朱厚炜想到了严嵩。

看到夏言名字不可能想不到严嵩,或者说就算看不到夏言,朱厚炜也不太可能会忘记这位赫赫有名的大奸臣。

如今这位大奸臣在翰林院……

按照正常姿态,朱厚炜有一万种办法让严嵩滚蛋,甚至直接将这家伙干掉都不会太费事。

然而朱厚炜没这么做,原因很简单,严嵩是历史上嘉靖朝的大奸臣,他擅长写青词,所以能迎合道君皇帝的喜好,从而平步青云,把持朝政数十年间,迫害忠臣,排除异己,坏事做了一箩筐,当真是死不足惜。

这是朱厚炜知道的严嵩,但如今他做在这个皇位上,那些他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呢?

或者从来没有出现过,因为他改变历史而出现的人物呢?

这些人谁忠谁奸,又如何分辨?

答案是未知。

但凡是人就有七情六欲,有七情六欲就必然会有弱点,道君皇帝喜欢炼丹、喜欢青词,所以满朝上下涌现出一大批青词高手,他们想要做的无非都是逢合圣意,从而步步高升罢了。

从这一点上去看,所谓的忠臣和奸臣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严嵩算是权臣,但绝对算不上大明第一权臣,能在大明朝排第一的权臣,也是真正的权臣只有一个。

张居正!

张居正可是大明名垂青史的名臣,属于忠臣的典范,能臣的楷模,然而他在朝当政时期,压制皇权,结交中官和后宫,朝中言官不敢出声,群臣唯其马首是瞻……

当然张居正的所作所为绝大部分是符合大明利益和文官利益的,所以在历史上搏了一个好名声。

他也确确实实当的起能臣之名。

人与人身处的立场不同,自然考虑问题的方式也不可能相同,比如道君皇帝喜欢严嵩,万历皇帝肯定不喜欢张居正都是各自时代的常态。

前人之鉴,后人之师,身为后世人,朱厚炜绝对不会用片面而主观的眼光去评论当今时代大臣的好与坏,忠与奸。

严嵩能在年纪轻轻便成为进士,那么他就符合当前主流价值观,他把严嵩干掉确实不费事,但要出个马嵩、赵嵩,那他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大明征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