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器具这些可都是要花钱的。
那些能臣把地方经营的好,可以凑够钱财来兴修水利,那些庸官没能力,贪官觉得麻烦。
这才是没人去做的原因。
赵兴这次兴修水利,也没花朝廷的钱。
之前清量田亩,一些不配合的,也被查抄了几家,用来杀鸡儆猴。
不得不说抄家是来钱确实快,十几个县,被用来杀鸡儆猴的也才八家,却查抄了大量的钱财粮食。
赵兴截流了一部分钱粮,因为他是太子,也没人说什么。
不过这些钱粮一部分拿来打造了一些农具,借给百姓,剩下的又用来兴修水利,赵兴也不清楚还剩下多少。
青苗法要想实行,从朝廷那要钱不现实。
没看到大相公都把主意打到他头上了么。
朝廷本就缺钱,青苗法又是新法,这么好的理由那些想要阻止的人肯定不会放弃。
“官府还有些剩余,而且距离秋收可不远了,这次租出去上百万亩田地,等到秋收,百姓还需要交一份租子。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以用这些租子借给百姓。而且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需要借钱的百姓不多,足以应付了。”王安石说道。
“那就推行吧。”赵兴沉默了一会有了决断:“先引而不发,也不用上奏,到时候直接推行。”
若是上奏或者早早透露消息,就会给想要阻止的人准备的时间。
“可是如此一来,殿下的压力必然会很大。”王安石担忧道。
赵兴只是太子,并不是皇帝。
即便是官家,想要做什么也要和群臣商议。
“无妨!”赵兴摆了摆手道:“这些孤能够应付,你只要把青苗法做好就行了。记住,推行过程中,一定要审核清楚,不能出现大的纰漏。不过也不能因为这个导致审核太久,这样百姓见如此麻烦,通过率也不高,怕是不会借。”
推行青苗法也是一个试探,赵兴可不会觉得自己清量田亩遇到的阻力不大,就觉得变法十分容易。
不过青苗法还是有很多的弊端的。
首先一点就是审核,古代也没大数据什么的,只能靠人来审核。
这就容易出现想借的借不到,不需要的却能借到。
如此一来,则会让百姓对青苗法失去信心。
但是也不能不审核,不然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也麻烦。
历史上王安石变法时,推行青苗法就遇到了类似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