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的对手,他很快就抛弃了自己的中国伙伴,并向日本递出了橄榄枝。
对此,外长里宾特洛甫倒是一点也不意外,他回答了一声“是”,转身便准备走。
没想到,身后的希特勒又叫住了他,元首只是略微沉吟了下,便坚定的开口道:
“观摩团成员名单,你和统帅部参谋长威廉?凯特尔拟订。但是,记得带上我们新组建的那支部队,他们有必要出去历练历练。”
里宾特洛甫心头一跳,作为元首的心腹之一,他当然知道元首说得是哪支部队了,那可是帝国目前最神秘,也是最先进的精锐部队,可以说,在全世界都没有先例。
…………
1939年6月2日,美国华盛顿,白宫。
罗斯福是一个不幸的人,39岁那年,一场灾难让他患上了罕见的脊髓灰质炎。
自此以后,他就成了一个双腿麻木的残疾人,只能坐在轮椅上度日。
但身残志坚的罗斯福,却为整个美国带来了幸运的经济复苏。
在经历了可怕的经济大萧条后,罗斯福通过一系列新政,恢复了公众对美国政府的信心,强化了联邦政府机构。
并由此使美国的工业、农业逐渐全面恢复。
在他第一个任期终了的1936年,面对国民收入50%的增幅,罗斯福娓娓动听地描述道:“此时此刻,工厂机器齐奏乐曲,市场一片繁荣,银行信用坚挺,车船满载客货往来奔驰。”
罗斯福众望所归,在1936年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成功连任两届。
但是经济的良好发展,并不能消除掉,埋藏在罗斯福心底的那一丝阴霾。
作为一个富有远见的领导人,罗斯福已经越来越预感到战争的迫在眉睫了。
但此时的美国,孤立主义盛行,人们安居乐业,对大洋彼岸可能发生的战争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为此,心焦的罗斯福,曾经于1937年,中日“七七事变”后,发表过著名的“隔离演说”。
他说道:
“世界上无法无纪的传染病确实正在蔓延着。”
“当肉体传染病开始蔓延时,社会便赞成,并联合起来对患者实行隔离,不使疾病蔓延,以保护社会的健康。”
“爱好和平的国家必须齐心协力,反对那些,正在造成国际无政府主义状态和不稳定局势的,破坏条约的行为。”
然而,即便威望强至罗斯福,也无法说服固执的美国民众们,他的演说遭到了猛烈的抨击。
乃至事后,罗斯福不无后怕地说道:“你想领个头,但回头一看,身后一个人也没有,这种情况多么可怕啊!”
然而,当一份关于苏日交战于诺门罕的机要文件,送至他的办公桌上时,罗斯福越发坚定了自己对战争的判断。
他看向身边的雷蒙德。莫利,说道:
“德国在欧洲蠢蠢欲动,日本又在东方虎视眈眈,看来,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一定要提前做好战争准备,大力发展军火,食品,服装等跟军事相关的行业。”
雷蒙德。莫利是罗斯福的高级助手,曾经参与过《紧急银行法案》的制定,罗斯福的大部分发言稿都是莫利撰写的。
莫利还是罗斯福每天清晨都要咨询的两个“床边内阁”成员之一,另外一个就是强硬的刘易斯。道格拉斯。
可以说,从参与国家决策的角度上来看,莫利都算得上是半个美国总统。
但他擅长的是经济和治理,对于军事了解不多,听到罗斯福的话,莫利的脸上浮起了一丝担忧,他说道:
“战争真的要来了吗?”
“是的,我预感它一定会来,这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浩劫,即便我们身在大洋彼岸,也无法置身事外。”罗斯福坚定的说道,他两眼直视前方,似乎在怔怔出神。
少顷,他又将目光转向了莫利,继续说道:
“你愿意跟我站在一起,在美国最艰难的时刻,支持我,帮助我吗?”
“愿意为您效劳,我将永远站在您的身边,支持您,帮助您。”莫利庄重的鞠了一躬。
…………
1939年6月2日,英国伦敦。
英国首相张伯伦正在翻看着手中的国际摘要,里面提到,在远东地区,苏日刚刚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这些愚蠢的人,为什么总喜欢用武力解决冲突?”张伯伦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