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锦衣状元 > 第367章 没有倾向的考题

第367章 没有倾向的考题 (第1/3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在下首席谋士,只是有点缺德 殿下别作死了 煤啸 我成并肩王,你知道后悔了? 史上最强纨绔,被迫一统天下 中兴之主 含章可贵 何大清,你知道我这些年怎么过的 剪辑十大忠臣,各大帝王起立 重生水浒我是西门庆 我就是个厨子啊,不会治病救国! 全球刷副本:我靠了解所有历史传说赢麻了 绝地之魂 我的桃花朵朵红 我祁同伟开局搞黑科技,破局重生 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 重活剑仙哥哥带我杀疯了 七龙珠之究极赛亚形态 超兽武装:轮回者的系统 cos角色请勿带入本人

第367章

没有倾向的考题

题目出得中规中矩,不带有任何政治影射,看起来完全就是张邦奇出于对士子学问的考校。

在院试中,摒除了像邝洋名这样把个人思想强加到科举考题的行为,这样的题目看起来很工整,但恰恰就是这种文章不好写,因为你不太好把握主考官的政治倾向。

没法从题目中发掘其政治倾向,那就没法探知他的好恶,写文章时反而容易出现瞻前顾后,甚至写出冲撞主考官政治理念的文章,就算你才学再高,最后也要落得个铩羽而归。

第一题。

孟子题。

意思很简单,就是治理天下和耕地不可能同时来做,官员有官员的事,小民有小民的事;有人用脑,有人用力。

至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这句话很经典,说的就是你想成为社会上层,就要靠读书来博上位,如果只想靠体力在这世上存活,那永远要受人治理。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这是表明一个道理,被治理者向别人提供吃穿用度,管理者的吃穿用度则仰仗于人。

朱熹的《孟子章句集注》中,此段表述为:“治于人者,见治于人也。食人者,出赋税以给公上也。食于人者,见食于人也。此四句皆古语,而孟子引之也。君子无小人则饥,小人无君子则乱。以此相易,正犹农夫陶冶以粟与械器相易,乃所以相济而非所以相病也。治天下者,岂必耕且为哉?”

通篇来讲,就是社会分工的问题。

就算伱是治人的劳心者,也要靠劳力者来养活,这算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诠释,在人类这种群居动物面前,必须要做到分工明确,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最终成为万物之灵,统治这个世界。

孟子在一个社会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时代,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也是他能成为儒家亚圣的重要原因。

朱浩认为第一题,不涉及政治倾向,比较容易写,只要把论点说明便可。

“事出于专而精于行焉,国治平而不乱则在各行其道。”

开篇破题,讲究一个稳。

符合唐寅的忠告,在这种一心求稳的主考官面前,不需要讲什么大道理,不需要冒头,只要能把所思所想在纸面上表现出来,就算合格,你一个县案首便能确保获得秀才功名。

至于论述方面,只需符合破题中“各行其道”的论点便可。

……

……

第一题,对朱浩和在场考生来说,应该不算太难。

难在第二题。

第二题的字面意思是: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大行于世,我知道原因了,在于“智者过,愚者不及”;一个人不能理解中庸之道的博大精深,也在于“贤者过,不肖者不及”。

朱熹论述:“道者,天理之当然,中而已矣。知愚贤不肖之过不及,则生禀之异而失其中也。知者知之过,既以道为不足行;愚者不及知,又不知所以行,此道之所以常不行也。贤者行之过,既以道为不足知;不肖者不及行,又不求所以知,此道之所以常不明也。道不可离,人自不察,是以有过不及之弊。”

孔子讲这一段时,可说是非常符合中庸之道。

一般来说,你学无止境,达到“至善”的标准,对人世间种种规律和人情世故都能参透,也明白万物变化的道理,总该明了中庸之道吧?对不起,孔子说了,你是智者、贤者,你理解不了中庸之道的高深。

朱浩有种“这他娘的是在说我”的错觉。

因为从某种程度而言,朱浩觉得儒家的中庸之道是一种祸害人的思想,逼着人从至善往“亚善”,甚至往平庸的路上赶,人不追求至理,只追求中庸,说好听点这样方便你在人世间立身处世,但这恰恰是统治者希望看到的结果。

像朱浩这种天生没有皇权至上思想的人,不会接受被人愚弄,为了在人世间生存就要各种委曲求全。

当然说“愚者不及”,那就更好理解了。

你笨,理解不了,就没有资格达到圣人所言的“中庸”,在圣人看来,人家的思想还是很高端的,不是下里巴人能奢求。

问题来了。

意思谁都明白,可怎么论述呢?

论中庸之道?

可问题是,题目是让你论为何会出现中庸之道不能大行于世的原因,仅仅是聪明人和笨人各自因为超出了认知,不能达到一个上下几何数的范畴,所以被摒除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霸气巅峰 网游之封灭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