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算了,人生至此,已不再去想将来之事……这几年眼见一天天衰老,马上就到知天命的年岁,还在意那么多身外事作何?”
话是这么说,朱浩明显能感觉到唐寅心里藏着人和事。
想到来年就是历史上宁王之乱的年份,若是不出意外的话,唐寅心中最后牵绊的女人,就将命丧大江……
朱浩心想,要不我给你想个办法,咱大江里捞个女人?
这事也就只能想想,跟宁王牵扯上关系,还私自把宁王妃给救走的话,将来可是要招惹大麻烦的。
但好像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就看有没有用心。
……
……
朱浩顺利通过科考。
朱娘这边自然很高兴,朱浩在王府里读书,她很放心,却不知儿子现在在王府已然是先生的角色,能静下心学习的时间并不多。
王府里的朱浩,科考结束后,又全职当起了朱四的先生。
临近年关。
马上要到历史上波澜壮阔的正德十四年,这一年对朱浩的意义重大。
不单纯是他可能在王府的最后一年,也是他参加乡试的一年,按照历史正常发展,这一年也会是朱祐杬去世的一年,朱厚熜成为兴王的一年,还有就是发生宁王之乱,带来改变华夏皇位传承以及历史走向的一年。
虽然历史上朱厚照死在正德十六年的春天,但其死亡却开始于正德十四年南下亲征宁王之乱,御驾一趟浩浩荡荡下江南,最终落水染病。
可因为蝴蝶效应的产生,一切未必能如历史上那般发展,毕竟朱厚照之死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是说朱浩不去跟朱厚照正面接触,正德皇帝就一定会按照历史进程在同一时间掉进同一片水域。
这也是朱浩担心之处。
他在安陆的作为,已逐步影响这个时代。
从大的角度来讲,若是朱厚照不亲征,那他就不会落水;若是他亲征后不在同一时间北上还朝,也不会落水;所有的时间、地点和出现的人物都要对应上,才会发生影响历史的巧合之事。
这明显没法模仿。
虽说生死有命,成事在天,但朱浩怎么都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保证历史轨迹不至于出现重大偏差。
……
……
年前朱浩继续给朱四上课。
马上要过年了。
这一年下来,朱四进步飞快,写四书文、五经文已手到擒来,文辞愈发成熟,以朱浩的估计,他的水平参加院试或有点难度,但要过个县试、府试,已经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朱浩培养了朱四的辩证唯物观,师生坐而论道时,就算是唐寅有时也会觉得头疼。
论证的角度,朱四不会局限于四书五经那一亩三分地,个人意见很符合当下时局,而且他敢于辩论,也是因为身边有朱浩和京泓的缘故。
虽然京泓在学业方面比之朱浩还有需要进步的地方,但他作为王府伴读,却尽到了责任。
来年开春,京泓也要参加县试。
这是京泓在年中与家人商议后,慎重做出的决定。
京泓写文章的能力,跟朱四相比,并没有多少优势,年少时聪慧,未必能保证成年后写文章占优。同样的先生,而朱四那边经常被唐寅和朱浩开小灶,京泓还能保持一定优势实属不易。
朱浩对京泓也是寄予厚望。
以朱浩预计,京泓来年连过县试和府试的机会很大,若是能顺利通过,正德十五年就可以参加院试……
或许王府内又要多个少年秀才。
……
……
这天早早结束课程。
朱浩单独把朱四叫到一边,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最近朱四一直央求朱浩给他讲戏曲方面的东西,另外什么志怪故事、武侠说本,也是朱四非常喜欢的内容。
这次朱浩所讲内容,是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讲的是个老书生郁郁不得志,后来被一个大户人家小姐所救,互生爱慕,却碍于双方身份不能在一起,最后分离时小姐馈赠厚礼,老书生流落异乡……
就是以唐寅跟娄素珍之间的故事作为蓝本进行的二次创作。
当然二人之间的故事,在现实中很可能是“襄王有意神女无心”的那种单相思,人家宁王妃就算跟丈夫关系再不好,那也是有夫之妇,会跟你一个半拉子的老头子玩什么精神恋爱?
但讲故事,就得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