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9章
次序之争
四名阁臣从乾清宫出来,面色都有些难看。
蒋冕望向杨廷和,无奈摇头。
路上几人都没说话。
一直等回到文渊阁后,杨廷和才终于开口,甚至都没避讳费宏:“你们不会真的要让举人出身的唐伯虎进入翰林院吗?”
言外之意,我是因为回绝唐寅入翰林院,小皇帝才着恼。
如此破坏规矩的事,你们凭什么认为我作为首辅应该同意?我说让唐寅去重新考科举,已算是给足了新皇面子,只是新皇不愿意采纳罢了。
费宏道:“唐寅不过是举人,短短一年便已做到了工部员外郎,那是多少进士临致仕都未曾获得过的官缺,早该心满意足才是。”
毛纪在旁摇头叹息:“这不是唐寅是否满足的问题,而是陛下想在朝中培植兴王府旧人……兴王府的教习、讲官、伴读不在少数,为何非要栽培唐寅一人?”
显然毛纪也知悉兴王府内情。
朱四的老师并不止唐寅一人,唐寅乃半道加入兴王府,还是为了躲避宁王府的追捕,不得不隐匿行迹所为。
当时的兴王征募像唐寅这样的人入王府,其实有想把兴王府做大的意思,若是当时就有人参劾的话,或会给兴王安排一个图谋不轨的罪名,毕竟兴王府理论上是正德时期皇位第一顺位继承人出处,这种事很容易被人拿来大做文章。
可朱祐杬非要重用唐寅,足以说明唐寅身上的确有可取之处。
蒋冕问道:“难道现在,我们真要斟酌谁入阁不成?”
问题摆在面前。
新皇已在四个内阁大学士面前直接提到了增设阁臣人选之事,明言你们不同意不要紧,他会直接拿到朝会上说,来个廷推,看谁最后吃亏。
杨廷和问道:“到底是推举人入阁重要,还是维护规矩重要?”
明摆着的事情,就算杨廷和明知把唐寅塞进翰林院,就能让小皇帝在入阁人选的事情上闭嘴,他依然不会妥协。
别说唐寅是举人了,就算唐寅是进士……杨廷和也不能同意。
一切就在于杨廷和非常清楚唐寅在新皇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存在价值。
若是让唐寅成功获取进入翰林院镀金的机会,有了这个履历,唐寅入阁就在眼前,如此一来小皇帝就真的驾驭不住了。
唐寅跟别的阁臣不一样,他是小皇帝的铁杆,还不是正统“科班”出身,野路子的人骤然进入内阁,很容易把本来稳定的朝堂秩序给搅乱,就好像现在唐寅已经把户部和工部秩序冲击得七零八落一样。
杨廷和不能容许这个朝廷的不安定分子,跑到自己面前来耀武扬威。
“也是,其实朝中不少人有资格入阁,大家可以多加斟酌,等廷推时再说吧。”
蒋冕提了一句。
毛纪道:“我看,朝议时大可让朝臣群起反对,请陛下收回成命。”
廷推?
没门!
皇帝说找个人入阁,我们就要同意?
毛纪的意思,我们不能仅限于在入阁人选上争取,而应该从一开始就杜绝小皇帝随便往内阁塞人的企图!
所以朝会上就要跟皇帝据理力争,不能让朱四开启随便增加内阁大臣人选的先河!
“嗯。”
杨廷和点头,显然更赞同毛纪的观点。
……
……
无论谁入阁,朱浩这个史官修撰都没有任何机会。
在这件事上,朱浩虽为策划者,但全程看热闹就行了。
此消息很快传遍翰林院。
“……伱们听说没?陛下今日上午召见几位阁臣,提出要在内阁增加人手,却不知谁有资格入阁?”
“我觉得刘学士首当其冲……他做过礼部尚书,如今又掌翰林院事,诰敕什么的都由他来主笔,如此大才不入阁,那真是可惜了。”
“不见得,你们或许不知道,刘学士跟杨阁老关系不睦,听说石学士和丰学士二人更有机会。”
人们私下议论,或许都不能算是小范围内传播,简直是在公开场合扯圈子讨论,连一向不参与这种事情的朱浩都能听到他们说什么。
翰林们所说的石学士自然就是石珤,而丰学士则是丰熙。
丰熙虽然在翰林院中才名卓著,属于北派文人的代表性人物,但他始终声望不足,容易被人利用,历史上丰熙参与了左顺门事件,后被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