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起祭祖完毕,带着家人回到蓝田县。来到了位于城东的杨家老宅,
当那座曾经承载着无数回忆的杨家老宅映入眼帘时,杨起的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眼前的老宅,墙壁斑驳,门窗腐朽,屋顶的瓦片也有多处破损,
仿佛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岁月的侵蚀中艰难地支撑着。曾经热闹的庭院如今杂草丛生,荒芜一片。
杨起缓缓走进老宅,脚下的石板路发出“咯吱”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他抚摸着那熟悉又陌生的墙壁,往昔的欢声笑语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想当年,父亲在这宅院里教导我读书练武,母亲在厨房忙碌的身影,还有与族里的兄弟姐妹们嬉戏玩耍的场景……”杨起喃喃自语,眼中泛起了泪光。
妻子可卿走到他身旁,轻轻握住他的手,说道:“夫君,这宅子虽已破败,但只要我们想,就可以让老宅焕然一新!”
冰清也点头附和:“是啊,夫君,这是我们杨家的根,应当重新修缮。”
杨起深吸一口气,坚定地说道:“我决定重修老宅,让它重现生机,也让我杨家后人能记住我们杨家的过往。”
这时,瓶儿表妹跑过来,兴奋地说:“表哥,我刚才在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旧箱子,里面好像有一些当年的旧物。”
众人围过去,打开箱子,只见里面有几本泛黄的古籍、一些精致的小物件,还有一幅杨家先祖的画像。杨起小心翼翼地拿起先祖的画像,
说道:“这是我们杨家的历史,唉!我真是不孝子孙,居然让我杨家老宅如此败落!”说完,打了自己一个耳光 。
母亲梅夫人担心的劝道:“起儿,你又何必如此,这也不是你的错,如今咱们回来了,将老宅重新修缮就是了!”
杨起目光一凝,微微思量后,说道:“我不仅要修缮老宅,还要把散落在外的杨家族人全部找回来,
我要当名正言顺的杨氏族长,让我蓝田杨氏名震天下!”
……
杨起知道,修缮老宅才是当务之急,当即让人去找来工匠和工人,开始规划老宅的重修事宜。他亲自参与设计,
希望能保留老宅的原有风格,同时融入一些新的元素,使其既不失古朴韵味,又能适应如今的生活。
………
规划好重修老宅的具体想法,杨起让人将那口箱子用绳子绑在板车上,拿马拉着,运回云来客栈。
四月十三,杨起决定去巡视他在蓝田县购置的那两万亩良田。
他身着一袭简洁的青衫,头戴束发冠,带着蓝田老宅的老管家和几个随从,踏上了这片位于城南外的土地。
一行人沿着田埂缓缓前行,微风拂过,麦浪轻轻翻滚,散发出阵阵清香。杨起望着眼前一望无际的良田,心中满是喜悦和期待。
“老爷,您看这麦子长势喜人,今年定是个丰收年啊!”刘管家笑着说道。
杨起点点头,目光中透着欣慰:“这都是大家辛勤劳作的成果。”
这时,一个老农扛着锄头从田间走来,见到杨起,赶忙放下锄头行礼。
杨起连忙扶起老农,亲切地问道:“老人家,今年的劳作可还顺利?”
老农憨厚地笑了笑:“托老爷的福,一切都好。只是这灌溉的水渠有些地方略有堵塞,怕是会影响收成。”
杨起皱了皱眉,转头对刘管家说:“记下此事,尽快安排人手疏通水渠。”
刘管家应声道:“是,老爷,小的回去就安排。”
继续往前走,杨起看到一群佃农正在田间忙碌着除草。他走进田中,与佃农们交谈起来。
“大家辛苦了,今年的租子我会酌情减少,只要收成好,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杨起大声说道。
佃农们听了,脸上露出感激的笑容:“多谢杨老爷的大恩大德,我们一定加倍努力干活!”
其中一个年轻的佃农好奇地问道:“杨老爷,听说您还要在这里建粮仓,是不是真的?”
杨起微笑着回答:“不错,建了粮仓,收了粮食好储存,也能防备灾年。”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争吵声。杨起等人快步走过去,只见两个佃农正争得面红耳赤。
“怎么回事?”杨起问道。
其中一人气呼呼地说:“他偷了我家的种子!”
另一个人急忙辩解:“我没有,那是我自己买的!”
杨起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