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初平元年。
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骁骑校尉曹操、西凉太守马腾、徐州刺史陶谦,共计十八镇诸侯起兵伐董。
这让盘踞在洛阳城的董卓大为惊慌,其实如果按照李儒开始对曹操的战略态度,曹操不会成为这个号召大家的可怕敌人,能号召大家的只剩下袁绍了,而李儒看出了袁绍重视自己的名号,必然不敢率先造反,现今,一切都已经晚了。
议事厅之上,董卓依旧占据了整张太师椅,厅下立着三个人,分别是义子吕布、军师李儒和手握兵权的牛辅。
牛辅正在和吕布争论不休,吕布主战,牛辅主逃,两人争吵着,只有李儒在一旁摇着扇子。
“军师何故不语?”董卓见李儒一直不说话,忍不住问。
“两位将军的意见我都已明白,但是这里我还想听一个人的意见。”李儒的声音像是细管子里挤出来的一样。
“何人的意见?”董卓问着。
“贾诩!”李儒摇扇子的手停住了。
在听到贾诩之名后,本来争吵的吕布牛辅二人也安静了下来。
居然叫贾诩来定夺!牛辅暗暗笑了,这贾诩是我的手下张济的手下!定然会替我说话!
居然是贾诩,果然你也注意到了吗?吕布暗想着,他看着李儒,看来董卓能崛起是有原因的!
“那就快叫贾诩来!”董卓扭动了自己肥胖的躯体叫喊着。
没过多久,贾诩被带到了大家的面前。
“贾文和,如今十八路诸侯意图讨伐我,此事你有何想法?”李儒眯眼看着贾诩问。
贾诩一一看过了众人,体型肥硕的董卓在太师椅上努力找着让自己更舒服的姿势;牛辅一脸自信的看着贾诩,神气的瞥眼吕布;而吕布,根本看都没看牛辅,只是用监视的目光看着贾诩。
看啥看,你在我这里不是啥好人!贾诩心想着目光从吕布身上挪开。
最终贾诩的目光停到了李儒的身上。他知道李儒早已有了定论,只是李儒要是开口,必然会得罪牛辅或者吕布其中的一方,所以,李儒是找他来背锅的。
记住!李儒!你小子又坑爹一回!
“回军师,我认为,此战——可战!”既然让我当坏人,那我就当好了!贾诩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吕大人你看吧!我手下说了!可战……可战?”本来不可一世的牛辅怀疑起了自己的耳朵。
贾诩没有理会牛辅的惊讶,而是面向董卓继续说:“董大人,虽然联军共有十八路,但精锐之师无多,大多乌合之众,并且各怀鬼胎,心不能齐,击破他们亦非难事。”
“那你倒说说那些是精锐之师?”李儒这问题与其是问给贾诩,不如说是想让贾诩解释给牛辅听。
“需注意袁绍、袁术、孙坚、马腾、曹操、公孙瓒这几路,其余众人不足为虑。”贾诩早已让叛氐收集过情报,对联军已经了如指掌。
“既然能战,必有能胜之法,文和且言之。”李儒听完贾诩的说法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也就这几路或长期征伐,或势力新起,士兵颇有战斗力。
“第一路,四世三公袁绍,虽然前往会盟,但据情报所示,他手下引以为傲的“河北四庭柱”并未前来,他为人多疑,把自己最强的部队留在了渤海,以应对将来突发之事,既然主力未至,此一路不足为惧。”(三国演义中战华雄时袁绍说过颜良文丑未至,由此推测。)
“那袁术若何?”李儒问。
“第二路,汝南王袁术,虽然兵多将广,实力雄厚,但十八镇诸侯人数虽多,却有一个致命问题,粮草补给,汝南地处中原,且位置来讲便于援助联军粮草,所以袁术定会被委任以军粮供给,而不会出现在前线作战。”
“那孙坚若何?”
“第三路,破虏先锋孙坚,此路人马最为凶狠,剿灭叛乱贼人区星,征讨南越,士卒无不披荆斩棘,但孙坚勇猛有余而缺智士辅助,可以智取,我料定其必为联军先锋,如若能剩他,则战事便已拿下一半。”
“那马腾若何?”
“第四路,平羌猛将马腾,此人在边章死后吞并其部下并拉拢羌族,就连韩遂都有投效之意,未来必为大患,但如今势力新起,羌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