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夜,周瑜独自来到孙权房中。
再次见到周瑜,孙权心中终于有了些许宽慰。
“公瑾快请坐。”孙权把周瑜请到榻上坐好。
周瑜知道孙权为何愁眉不展,笑着安慰道:“将军不必心忧,眼下江东局势明朗,胜过曹操百倍不止。若是将军一脸愁容,倒是显得我吴军底气不足了。”
白天在众人面前,孙权是努力撑着一口骨气,所以显得胸有成竹。可是到了现在,没了众目睽睽的注视,伪装一卸,孙权顿时泄下气来。
孙权实话对周瑜说:“公瑾或许已经知晓,我江东虽有将士十万,但人数分散,各有驻守。江东若是为抗击曹贼,将十万兵力全部聚集柴桑,其余属地便会为其他诸侯留下可乘之机。就柴桑而言,就算曹军如公瑾所言,可用兵力不足五成,那五成兵力也远远胜过我柴桑所有兵力。”
周瑜脸色没有多大变化,依然心平气和地说:“我知将军为何顾虑甚多,其实将军不必担心,只需给我五万精兵,我定当一举拿下曹操!”
果然,整个东吴唯有周瑜能有这样的魄力,只带五万人就有信心击破曹操二十万大军。即使曹操的二十万人中只有十万人还能打仗,其人数也已经是周瑜索要人数的两倍了。如果换做别人,兵力悬殊如此之大,最多只能力争打个平手。而周瑜追求的不是打平手,是彻底打败曹操。
一听这话,孙权顿时激动得从榻上跳起来,像个孩子一样手舞足蹈。他终于放下心中包袱,一个如千斤巨石重的包袱,一个两代三人幸幸苦苦拼打下来的包袱。
孙权跳到周瑜身边,颇为仗义地拍着周瑜的背说:“公瑾能说到这个地步,甚合我意!张子布与秦元表顾念家室太深,一心只想着各自的妻儿老母。如此瞻前顾后,不能成大事,我亦不能将我江东百姓托付于他们身上。唯有子敬与公瑾从始至终支持我,无论前路如何艰难都站在我东吴的立场思考事态。”
不过孙权很快又有些沮丧,道:“公瑾方才说我要五万人马。眼下我江东一时凑不出这么多人马,前几日子敬到军中挑选过,至今只选出精兵三万。”
周瑜松一口气,还好孙权说出来的数字不是一万。江东有多少兵力周瑜是知道的,周瑜之所以把数字说得大一些,就是想要孙权尽量多给他找些人来。所谓求上的中,求中得下,便是这个道理。若是周瑜一来只要三万人,恐怕孙权就真的只给他一万人了。
周瑜语气轻松,坦言道:“三万人足矣。”
孙权以为周瑜要么会跟他继续讨要兵力,要么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没想到周瑜不但不继续在人数上纠缠,反而笑得俊朗无比。
孙权顾不得思考其中玄机,只顾高兴,一把拉着周瑜说:“程公历仕三代,曾随家父讨伐黄巾,大破董卓。之后程公又随兄长征战多年,打下东吴一片江山。此次我派程公随公瑾一同去抗击操军可好?”
“甚好!”周瑜的笑容越发灿烂。在江东,程普算得上是一等一的忠将。程普战功无数,多次兵行险招力克敌军。这次江东众臣都想投降曹操,程普是少有的几个没有当面表态的人。
程普没有表态,不是因为他不反对投降,而是因为程普和鲁肃势单力薄,在悠悠众口之下很难做到中流砥柱。所以程普选择退而求其次,以静观其变等待时机到来。
如今,周瑜归来,程普自然是看到了崛起的时机。孙权也看到了程普的决心,所以决定启用程普与周瑜一起进军夏口。
孙权心头一暖,为周瑜立下保证:“公瑾只需与子敬、程公先行,我镇守柴桑,为大军征集粮草。只要有我孙权在柴桑一日,就必定保证我吴军辎重供应。公瑾此次不必心急。到了夏口,若是能够战胜操军,公瑾不必犹豫,只管当机立断,大胆前行。倘若稍有失利,公瑾切莫勉强。公瑾只需带大军退回柴桑,我孙权当亲自去与曹操老贼决一死战!”
******
十二月,柴桑。
长江东岸,三万水军整装待发。桅杆上,巨大的吴军大旗迎风招展。
江东三万儿郎各个壮志凌云,攻破曹贼,捍卫故土,永固江山!
孙权站在江边的台榭之上,看着江中浩浩荡荡的三万水军斗志昂扬。
孙权大喝一声:“周瑜!程普!”
“末将在!”周瑜和程普一同单膝跪在台榭上,等待孙权发落。
孙权大声说:“今日孤封你二人为左、右都督。你二人率水军前去樊口,与刘备水军汇合,合力迎战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