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给靡竺分析说:“东吴与我组建孙刘联军,此乃关乎江山社稷的大事。这么大的事,若是周瑜不敢与我当面协商,其中必有诈。今夜周瑜言明要与我亲自协商,我便看出东吴组与我联军之决心。”
“原来如此!”靡竺若有所思,看来他还是应该在多读点兵书才行。所谓兵不厌诈,跟随刘备多年,玩弄计谋的方面他竟是没有半点长进。
看出靡竺的颓然,刘备安慰道:“如今海内大乱,人人皆以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作为谋生手段。唯独子仲以忠义闻名天下,获得天下人敬仰。如子仲这般难得的德才之人,普天之下我找不到第二个。”
听到赞赏,靡竺自然是高兴。别的他不知道,他只知道君子之道就是言必信,行必果。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义,既然他将刘备视作知己,他便永远不会背叛刘备。
当年曹操给靡竺开出天价的优待条件,只要靡竺能够到曹操手下做事,靡竺便能够升官加爵,重新获得祖辈留给他的财富。但是靡竺想都没想就回绝了曹操,不是因为曹操给出的条件不够好,而是因为靡竺以前承诺过,终身跟随刘备。
经过这么多生死与共,靡竺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一时兴起做下的选择。人生难得一知己,只要选择了,便不再回头。
刘备走到江边,周瑜已经命令所有船只全部停泊于江心。很明显了,这是周瑜在和刘备划清界限。如果刘备不亲自来与周瑜商谈,天亮之后周瑜完全可以否认他曾经来过樊口。
刘备让人备了一叶扁舟,小船上只站了两个人,一个艄公,一个刘备。映着水中一抹残月,刘备所乘小船慢慢向江中最大的一艘楼船划去。
小船漂到楼船之下,刘备高喊一声:“公瑾,刘玄德深夜造访,望公瑾出来一见!”
楼船的一扇小窗背后,一双漂亮的凤眼始终盯着江面上的每一丝风吹草动。其实就连周瑜心中也没有底气,万一刘备只是佯装合作,实际上根本不把自己的兵力拿出来。若真是这样,东吴的三万大军就完全成了刘备的牺牲品。
眼见刘备独自前来,周瑜悬着的一颗心算是放了下来。刘备不让一兵一卒与他随行,这是明明白白向周瑜表明他合作的诚心。
见刘备在江上喊话,周瑜便披上一件大氅,迎着隆冬时节的清风明月走出船舱。
周瑜笑得清幽淡雅,客客气气把刘备请到楼船上来。“东吴周瑜见过刘豫州,外面冷,还请进屋一叙。”
“有劳公瑾千里奔波。”刘备乐呵呵地跟着周瑜走进船舱。
在桌前坐下后,刘备十分赞许地说:“今日抗击曹军,乃是深明大义之举。不知公瑾从江东带来多少兵力?”
周瑜照实说:“水军三万人?”
“三万人?!”刘备一下子坐不住了,怎么会这么少?都说东吴地大物博,东吴兵力如此之多,这种与曹操大军交战的关键时候怎么才调遣区区三万人?
“正是。”周瑜答得干脆,脸上笑得明朗。
刘备左右思量过后,只得无奈叹气。生死存亡之际,本就不能完全指望于他人。或许东吴也有东吴的打算,这些都是刘备所不能左右的。
“刘豫州为何叹气?”周瑜问。
刘备斟酌半天,终于把心里话说了出来:“只可惜三万人太少了。”
“哈哈哈哈!”周瑜放声大笑,狭小的船舱内顿时荡起豪情万丈,“不少了不少了,三万人足够了。”
“此话怎讲?”刘备听周瑜话中另有玄机,便忍不住发问。
但是周瑜并没有将他和孙权的谈话全部告诉刘备,毕竟刘备与孙权眼下正出于敌友参半的尴尬局面之中,将自己的所有计谋和盘托出实在是不妥。
周瑜故意卖弄一个玄虚,胸有成竹地说:“刘豫州尽管放心,且看我如何将曹操大军打得片甲不留!”
刘备知道从周瑜这里套不出什么话来,其实刘备现在最担心的是诸葛亮。诸葛亮被扣在柴桑,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诸葛亮现在已经成了刘备留给东吴的人质。也不知诸葛亮现在过得怎么样,之前见诸葛亮与鲁肃关系甚好,不如从鲁肃口中侧面打听一下。
思及此,刘备问:“不知子敬现在何处?”
周瑜大手往东边一指:“子敬现任职赞军校尉,此时正跟随于东吴大军之后。”
刘备傻笑两声问:“公瑾可否将子敬请来与我们共商此事?”
周瑜沉下脸来,一脸严肃地对刘备说:“受命乃是大事,不得妄加委托于他人。刘豫州若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