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楼。
肥宅与老人坐在沙发上,抽闷烟,在他们的推理中,小女孩去审判林家贝大概率会成功。
这里面涉及到诡语的判定人群划分,两类:诡语参与者,以及诡语非参与者。
诡语参与者:林家贝,女警察,中年警察。
林家贝知道,诡语是变成真话的谎言,也知道女警察,根本就不是警察,但她在诡语还没破解之前,就说【女警察】。
那么,诡语破解时,林家贝就会被判定成过去说谎者。
诡语非参与者:老人,小女孩,肥宅,陈然,肌肉青年。
他们最开始不知道,这里面存在诡语,也就是说,在诡语破解之前,他们说出【女警察】不存在说谎,在诡语破解之后,也不存在过去说谎。
“刚才,在林家贝讲述的第三个版本中,多出提及到【女警察】这三个字,现在我们勘探完现场,基本上可以确定林家贝才是真正的警察,诡语被破解,那么林家贝大概率说谎了。”
【大概率说谎】,其实肥宅是可以肯定林家贝说谎,但小女孩的死,让他很迷惑,故而用到了规避谎言的词语。
让两人想不通的是,既然可以确定林家贝存在说谎,那么小女孩也必定是去审判林家贝。
但,为什么小女孩死了,而且还是死在【女警察】门口?
小女孩死了。
就意味着她审判失败,也意味着林家贝不存在说谎。
老人摸出烟盒,发现里面就剩两支烟了,他递给肥宅一支。
两人点燃烟,小旅馆一楼沉默的可怕,老人开始推理。
[林家贝是警察。]
[她说谎的点有两个:一是她说过【我开的是淡红色车】,二是在讲述第三个版本故事时,多次提到【女警察】。]
[挨个排除。]
[首先,林家贝和女警察,都说过她们开的是淡红色车,而根据推理,陈然百分百开的也是淡红色车,也就是说……]
[三个人,都开的都是淡红色车,但只有两辆淡红色车。]
[如果三个人都没说谎,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陈然最先到达泥泞地前,见前方无法通过车辆,于是下车走路来到小旅馆。]
[但根据刚才的现场勘查,陈然的车,横在中间,逻辑上说不通,他没必要这么做。]
[除非……]
[是女警察,中年警察,林家贝,三人中的一个,驾驶陈然的车横在路中间。]
[从因果关系来看,被前后夹击的是女警察,那么驾驶陈然车的人就是中年警察或林家贝。]
[【我开的是淡红色车】林家贝的这句话,如果不存在说谎。]
[那么,开陈然车的人,就是林家贝,她驾驶陈然的车,横在路中间,虽然她只是开了一小段的距离,但她的确开的是淡红色车,因此林家贝不存在说谎。]
[事件的经过:陈然开车,来到泥泞地前,下车离开,不知过了多久,警车率先到达,警车中的林家贝驾驶陈然的车,横在路中间,回到警车,中年警察将警车开到隐蔽位置。]
[当女警察,开淡红色车来到泥泞地前时,被陈然的车阻挡。]
[不等她反应,隐蔽起来的警车就撞了过来。]
[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两辆淡红色车,三人开,且三人都不存在说谎的情况。]
[因此,林家贝可能说谎的两点中,第一点可以排除。]
[接下来是第二点,她在讲述故事中多次提到【女警察】。]
[女警察是女性,林家贝也是女性,她想要规避谎言,除非她口中的【女警察】是她自己。]
老人仔细回忆林家贝说过的话,看看能不能找到,无法用【女警察】代替林家贝的句子。
很快他想到:【两位警察来到小旅馆时,是你帮中年警察安顿好女警察的吧?】
[这句话,无法用【女警察】代替林家贝!!!]
[替换后就是:两位警察来到小旅馆时,是你帮中年警察,安顿好我的吧?]
[这句话存在说谎,一是两位警察,二是安顿女警察。都存在说谎,而且是百分百说谎。]
[也就是说,如果刚才小女孩审判的是林家贝,林家贝必死无疑,那么只有一种可能……]
[小女孩审判的是女警察,而且她也的确是死在207门口。]
[可小女孩,为什么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