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主考官李叔怀一耳朵八卦后,又闻一声鼓鸣。
是要发卷子了。
一同考官说了声“肃静”之后,书吏们开始分发卷子。乡试的试卷均于每场考试前一天夜里由抄写完毕,据说不让付梓印刷怕漏题,并于考试当天发给考生,人手一份。
发卷子的时候顺带还发一个透明的油纸袋,是交卷时用来装试卷的,防止被溅水或洇墨。
试卷拿到手,沈持先数了数张数,不缺,又看看题目,无漏,这才去细看考的是什么题目。
头一场题目还是四书题——考大小七篇八股文,头一道是大,要作囫囵一篇八股文,余下的是小,都是只论述一段即可,后面还有两道当朝律例相关的题目,不过是死记硬背之类的,倒容易。
在退思园的时候王渊跟他说,乡试重头场,头场又重头一道题目,也就是说把这篇文写好,金光闪闪的举人功名就朝你走来了。
沈持看着头一道题目默念: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1
一共念了三遍。
题目出自《大学》,“《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这句话在朱熹的《四书集注》中有注疏:“《诗·周颂·列文》之篇。……此言前王所以新民者,止于至善,能使天下后世……,所以既没世人思慕之,愈久而不忘也。2”
是记录、歌颂周朝文王和武王父子二人功德的。
沈持在脑海中把做八股文的素材都翻出来,他没有急着下笔,而是抬头去观察了几眼主考官礼部侍郎李叔怀。
按照考生们的说法,李叔怀是榜眼出身,但因容貌不佳导致仕途不顺,只能到偏远的地方当微末小官,,多年宦海苦苦游弋,这与他脸上深重的沧桑之感相符……想来他好的文风更倾向于恪守绳墨,厚重不跳脱……
退思园的同窗们曾不止一次提及:文无定法,但要想胜出,不光平时要学扎实,还靠考场上随机应变。
揣摩考官喜好很重要。
……
结合题目和考官,沈持给今日要作的八股文定调了。
他打算用大量的经书原句和《四书集注》中的注疏语,排列铺陈,略加点缀勾连,写出一篇意义完整,却又不能留拼凑、支离之迹的文章。
思索周全,他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破题:
“即后世思慕之心,知前王新民之德。此子曾子言文武新民之止于至善也。3”
顿了一顿,又写下承题:“使文武新民之功不止于至善,又焉能使后世之人仰其德而思慕之不忘哉?请绎而论之。4”
破题、承题抓住注疏中的“既没世而人思慕之”,“前王所以亲民者,止于至善”这两句,稍加勾连并略作发挥,使其有一语破的之效。
起讲也顺着写下来了,同样抓住注中关键之字融其要义,贴定“至
子锈迹斑斑,敲了一手铁锈。
雨越下越大,号舍外头白茫茫的一片,里头的烛光摇曳,映着一张张老少紧绷的脸庞。
沈持没有再动笔,他熄灭蜡烛,把稿子在脑海中回放,一遍又一遍读来读去,琢磨着怎样删改。
就这样过了两遍之后,远处传来二更的更鼓声。
沈持把号舍里的地面用另一张油布铺了,把板子拆下来上面铺了一件既能当被子又能当褥子的盖被,蜷曲上去睡觉。
号舍里的灯越熄越多,最后只剩一点儿光,像登科中举的功名希冀,微弱,渺茫。
沈持睡到四更天,被一股异味呛醒,是便溺的臭味。说是夜里许多考生闹肚子,抢了一夜的马桶。
他的号舍虽然离底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臭号很远,但夜里下了雨,使用的人又特别多,没有衙役来收拾,一反味让整个考场都被波及,谁都躲不过去。
很多考生被臭醒,他们从考篮里翻找出装着香料的香囊挂在脖子里,但是无济于事,那股味道越来越浓烈,什么香都盖不过去。
还有一些有洁癖的考生干呕起来,大吐特吐,很快又混了另一种难言的味道进来。
沈持这辈子在农村长大,经历过家中施粪肥,对这些气味还是有一定的承受力的,他只是皱了皱眉头,翻了个身又睡去。
好歹又睡了一觉。
。
昨夜那股令人作呕的便溺味还没有完全消散,沈持想起在退思园时同窗们聊起号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