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卢国,巴黎,总统府。
恢复平静的巴黎,让总统勒布仑放松了不少。这场暴乱的推动者,暂时无从得知,因为参与者大部分是对政府不满的人或各党派人士。
他们试图攻占议会,改变政府。
好在,巴黎的人民不受他们的蛊惑,配合政府平息了暴乱。
新的内阁总理上任后,勒布仑的关注点放到外交事务上。
在去年12月,高卢国和苏盟外长达成共识,为保卫和平,反对黑党,必须采取集体安全措施,于是双方分头摇人,成立‘东方公约’。
事情一开始比较顺利,然而,到了关键时刻,波澜跳出来作妖了。
波澜死活不愿意和苏盟站在同一阵营,甚至担心苏盟借道后赖着不走。其实,勒布仑知道,两个拥有千年大仇的国家,短时间无法化解矛盾。
为此,高卢国准备给波澜更多的利益,让其同意,并保障其安全。
可是,波澜不领情,转头和汉斯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让‘东方公约’名存实亡。
包围汉斯国的计划破灭,高卢国必须再想办法。
勒布仑看向新上任的外交部长巴尔图,“巴尔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巴尔图是一个外交强硬派,自然想要继续围堵汉斯国,他的心中已有计划,“总统阁下,我有两个提议,一是继续拉拢苏盟,建立军事同盟,从两线包围汉斯国,一旦爆发战争,两面夹击。
二是利用罗马国和汉斯国在奥地利上的冲突,拉拢罗马国,必要时,可建立军事同盟。”
几天前,高卢国和鹰国才促成‘巴尔干协约’,让巴尔干国家组建了军事同盟,遏制罗马国的扩张。
不过,这不影响高卢国拉拢罗马国的意图。
外交,就是一手打压,一手拉拢,这点高卢国和鹰国玩得溜。
勒布仑的想法和巴尔图是一致的,他极力避免战争,但不能看到汉斯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好,巴尔图,计划由你全权负责,你先去一趟伦敦,和鹰国商议。”
地中海的外交政策,绕不开鹰国。
对于鹰国,勒布仑颇有微词,在组建‘东方公约’时,鹰国就拖拖拉拉的,各种挑刺推脱,计划失败,鹰国有一部分责任。
“好的,总统。”巴尔图信心满满。
鹰国和高卢国不谋而合,于是,巴尔图和西蒙飞向罗马。
经过一番的经济利益交换,鹰国、高卢国、罗马国于一九三四年二月十八日发表宣言,保障奥地利的安全和完整性。
墨索尼得到了实惠,外交政策偏向鹰国和高卢国,他发现,两国为了对付汉斯国,真的会舍得。他感觉伟大的事业正变得顺风顺水。
先是伊班牙提供了先进坦克,后是利比亚发现石油,现有高卢国和鹰国主动送上利益,他认为,‘帝国梦’的进程要加快了。
墨索尼发现自己可以利用汉斯国的威胁,让高卢国和鹰国不干涉自己对东非动手。
于是,墨索尼加大动作,派人前往奥地利和匈牙利,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让高卢国和鹰国看到罗马国的实力。
同时,墨索尼秘密下达军事准备,提前布局东非。
浠特乐看到高卢国和鹰国一计不成,又来一计,对他来说是个大麻烦。两国不好好发展经济,整天想着围堵他,令他很不爽。
他必须想办法打破两国的一致性。
他深知鹰国的尿性,那就是一贯主张大陆均衡策略。目前,相比汉斯国,鹰国最担心的是东方的北极熊,不,应该说,从苏盟建立以来,欧陆无时无刻都在忧虑。
高卢国想要拉拢苏盟对抗汉斯国,而鹰国自然不乐意高卢国和苏盟在欧陆增强话语权,所以,在促进‘东方公约’时,鹰国的态度十分消极。
这让浠特乐有了化解的机会。
为了分化两国,浠特乐派里宾特洛甫前往鹰国,表态示好,缓和矛盾。
同时,浠特乐在国内大肆扩散反苏言论,迷惑鹰国,让鹰国认可汉斯国反苏桥头堡的作用。
在里宾特洛甫前往鹰国不久,罗马、奥、匈三国签订《罗马议定书》,议定书规定:在经济上三国建立密切的贸易关系;在外交上,三国采取协商;在军事上,罗马承担保障奥地利独立和不受汉斯国吞并的责任;奥发生内乱时,罗马进行干涉。
这份协定,让高卢国和鹰国窃喜,在围堵汉斯国的道路上,又多了一帮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