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中打出,井水清澈见底,西施常以此水为镜,对着井口梳妆打扮。另一口井则呈八角形状,名曰智积井,这口井直通泉眼,水质清甜可口,入口清凉醒脑。
灵岩山上的泉水,即使在大旱的时候也不会干涸,而且还生长着一种叫做葵莼的植物。这种葵莼具有清热散寒、利水消肿的功效,对于高血压、痈疽疔疮、丹毒以及某些癌症等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而响屐廊更是举世闻名,但它到底是什么样子呢?目前至少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在灵岩寺塔的西边,有一条小小的斜廊,吴王夫差命工匠用缏梓等木材建造,并将地下架空,下方悬挂着大缸;第二个版本则是说响屐廊环绕着馆娃宫而建,廊上镶嵌着金子和玉石,非常奢华。据说西施和宫女们穿着木屐走在上面,每一步都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充满了趣味。
在灵岩山下,有一条河流笔直地流向太湖,这条河被称为箭泾。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个名字呢?原来,吴王有一个专门种植香草和花卉的宫苑,而这座山也因此被称为香山。山的背后有大宴岭、小宴岭以及吴王的离宫——吴南宫。香山的北面连接着穹窿山,南面则一直延伸到胥口(别名施口),山脉与胥山相连。吴王常常派遣美丽的女子到香山采摘香草,其中就包括夫差最爱的妃子西施。从灵岩山到香山有很长一段路,尽管西施出行时要么坐轿子要么乘车,但路途依然颠簸。美人如同金枝玉叶般娇嫩柔弱,夫差对西施宠爱有加,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她,生怕她受到一点伤害。为了讨好西施,夫差对着香山开弓射箭,并根据箭矢飞行的方向开辟了一条能够直接通往香山并通向太湖的河流,以便西施可以乘船前往香山。因此,这条河得名箭泾。由于它与到香山采摘香草有关,所以又称作采香泾。夫差还为此建造了船坞,以方便和西施泛舟游湖。
3
西施深受夫差的宠爱,这一消息传到了越国的君臣耳中,他们都为此感到欣喜。范蠡则说:“那一天我们走得有些匆忙,以至于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耿介将军因为与我们同行而受到了怀疑,甚至不敢返回吴国。连欧阳将军也被伍子胥和孙子怀疑了。如今,吴国稍微有点头脑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特别是伍子胥和孙子等人,更是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向夫差进言,让他对越国保持高度警惕。若不是伯嚭机智过人,能够随机应变,巧妙地化解这场危机,说不定夫差会再次出兵攻打我们。不过伯嚭也需要人给他解难啊。这一切让人不禁感叹,世事难料啊!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啊!我们还需要继续送给夫差一些珍贵的宝物,以此来取得他的信任。”勾践不禁皱起眉头,忧虑地问道:“如今的越国,哪里还有什么宝物呢?”
文种眉头微皱,语气沉重地说道:“大王,臣听闻会稽山上生长着一对巨大无比的树木,一棵是梓树,另一棵则是梗楠树。这两棵树粗壮坚实,高大挺拔,木质优良,属于上等的栋梁之材啊!俗话说:‘与人不和,就劝他建造房屋。’我们不如将这两棵巨木砍伐下来,送给吴国。这样一来,夫差必定会用它们来大规模地建造宫殿和高台楼阁,从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导致民力疲惫,百姓怨声载道。同时,这也会离间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使得军队士气低落。俗话说:‘哀莫大于心死。’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民心,那么无论它表面看起来多么强大,实际上都是外强中干,必然走向衰落。”
勾践听了文种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便带三千工匠上山伐木,其中就有那一对巨木。这对巨木可是相当大啊!在像《吴越春秋》等杂史上都有所介绍呢。那木之粗,需要二十个人的胳膊合围的长度相接才能合抱,也就是所谓的“二十围”;而那木之高,更是惊人,竟然有四十丈,一丈大概就是现在的1.3米,也就是说这两根巨木大约有80米左右之高!工匠们看着这两根巨木,不禁犯难起来,这么大的木头怎么运回去啊?于是有人提议把它们锯断分段运输,但也有人反对说这样会破坏木材的完整性和美观性。
勾践到底是经历过战争的人,做事情多少还是有些战略思维的。那么问题来了,要不要分段呢?不!因为巨木送往吴国必定需要走水路,而这两根巨木能够通过的水道,日后越国的战舰同样也能够通过。据杂史记载,勾践命令工匠精心雕刻成盘龙花大柱,并涂抹上丹青,又镶嵌白玉、错彩镂金等装饰,使其变得金光闪闪,光彩夺目。此外,他还将所有采伐的优质木材进行加工处理,然后准备派遣文种大夫献给吴王夫差,用于建造富丽堂皇的宫殿和高台。
范蠡又讲:“这么贵重的物品,王上可以亲自送去,以解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