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两个城邑,要季康子交人,否则就打你国都。很快,鲍牧就领军攻打鲁国,并很快占领了鲁国的两座城邑,并放言如果季康子再不将季姬送到齐国,他将攻打鲁国都城。
2
就在季康子感到左右为难之时,一旁的大夫景伯忽然开口说道:“大人,您看这局势,那齐国的悼公、鲍牧以及田乞等人皆与吴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咱们鲁国呢,不也早已与吴国结成同盟了嘛!依下官之见,不如请吴国来充当这个中间人如何?如此一来,或许能够化解当前的困境。”
季康子闻听此言,顿时眼前一亮,心中暗自思忖道:“此计甚妙啊!”于是,他当即拍板决定,派遣景伯作为特使,火速前往吴国向夫差求助。
当景伯抵达吴国后,将鲁国所面临的情况详细地禀报给了夫差。夫差听闻此事,毫不犹豫地点头应承下来。毕竟,在他看来,自己可是这些诸侯国中的老大哥,如今小弟们遇到麻烦事了,身为大哥的他岂能坐视不管?自是要挺身而出,出面调停一番才行。
没过多久,一支吴军队伍在伍子胥和伯嚭率领下开到了齐鲁边境,伍子胥便踏上了前往齐国的征程,而与此同时,伯嚭也向着鲁国进发。这两位吴国的重臣出马,局面瞬间变得不同寻常起来。他们凭借着自己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外交手段,与各国展开了一场激烈而又精彩绝伦的博弈。
在伍子胥这边,他以其犀利的言辞和对局势精准的分析,成功地说服了齐国的统治者。让对方认识到继续进攻鲁国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风险。最终,齐焯公不得不选择退兵,命令鲍牧放弃了原本的军事计划。
而另一边,伯嚭在鲁国也是如鱼得水。他巧妙地利用了鲁国国内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关系,通过一系列复杂而精妙的政治运作,不仅顺利完成了使命,还为吴国争取到了更多有利的条件。其中一点极为重要,伍子胥和伯嚭返回吴国时,那支吴军部队留在边境不走了……
随着齐国的退兵以及季姬风光出嫁至齐国,这场因两国纷争而起的风波终于得以平息。吴国的国际声誉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各国政要在称赞伍子胥和伯嚭的功绩时,却对他们留下一支军队感到不安,吴国的此招实实在太凶险了。
3
话说那季康子将季姬的出嫁视作鲁国莫大的耻辱,心中虽有万般不甘和恼怒,但面对齐国强大的实力,他深知鲁国若不做出妥协让步,必将面临巨大的危机甚至灭顶之灾。权衡利弊之下,纵使心有不愿,也只能忍痛割爱,将季姬送往齐国和亲。
可令季康子始料未及的是,季姬抵达齐国之后,并未遭受想象中的苦难折磨。相反地,她凭借着自身出众的容貌、才情以及温婉贤淑的品性,深深地吸引住了齐悼公的心。很快,季姬便获得了齐悼公无尽的宠爱,两人如胶似漆,恩爱情深,着实羡煞旁人。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因为这对夫妻的美满姻缘,齐鲁两国之间原本紧张对峙的关系竟得以缓和。双方趁热打铁,签订了友好条约,约定互不侵犯,并相互派遣使者前往对方国家参加结盟仪式,以巩固这份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友谊。如此一来,不仅避免了一场可能爆发的残酷战争,更为两国百姓带来了难得的安宁与繁荣。而这一切的源头,皆始于季姬的出嫁,真可谓是世事难料啊!
这本该是一件值得欣喜之事,可谁能料到,齐悼公的野心竟如吹气球般迅速膨胀起来。如今鲁国已然成了他的亲家,而其身旁又紧邻着强大的晋国。原本,齐国与晋国之间的关系颇为紧张,但在那场惊心动魄的杀害荼事件中,荼竟然在心腹之人的协助之下成功逃离了严密的监管,并一路奔逃至晋国。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晋国居然卖了齐悼公一个天大的人情,直接将荼置于死地。就在齐悼公盛大的登基典礼之上,晋国更是特意派遣使节前来道贺。如此举动无疑令齐悼公喜出望外、心花怒放!
要知道,此时的晋国内部可谓是派别林立,各方势力争斗不休,致使整个国家的国力受到了极大影响,呈现出每况愈下之势。面对这样的局势,齐悼公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甚至开始幻想自己能够如同当年的齐桓公一般,称霸一方,成为号令群雄的地区霸主。
齐悼公觉得齐国已然成为地区轴心,这个边境上吴国的军队也不需要了,便派使者到吴国犮出照会要求吴国撤兵。他心里清楚得很,吴国对于他的某些举动定然会心生不满。于是乎,他当机立断地决定要培植属于自己的心腹和力量。然而,问题来了,由于他长期不在齐国,能供他调遣使唤的人脉资源实在有限。细细想来,除了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