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辖区内的行政、民事等都交给纪春生的行政官衙门统一节制,让罗通,赵斗,王胜等将领,都集中精力搞好军事。
实际,石风对辖区内的土地,耕田,牧场,市场等等,均按公有制模式进行,下面具体的是搞租用或承包到户。
严禁各官吏像大明卫所里一样,自己拥有官田,店铺,然后盘剥下面佃户,最后,把自己蜕变成大地主、大财主。
要避免出现像张景天这样的官员。
京师崇祯帝在重阳节之后,专门下诏要求中原地区,像河南,陕西,河北,山东,山西等地的工匠和青壮年迁徙,而且专门对各地衙门下有指标。
石风把来的工匠,专门成立工匠营,按工种分为铁匠,石匠,本匠,技师等,隶属于行政官衙门统一节制。
他给工匠营的待遇很优厚,安家的住宅,粮食和饷银,以及家眷就业和子女教育等,一切从优。
还单独设立创新奖励,鼓励工匠们发明创造。
建立各类学堂,让各地的军户,工匠子弟都能接受文化教育。
在新军中设立扫盲班,尤其针对像罗通,韩三兵这些防守官,高级将领进行扫盲和文化学习,他还亲自授军事课。
许多人刚开始来到葛峪口关城辖区内,看到被后金军践踏过的地方,都是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的窘迫状,情绪还是低落,不知今后生活可有保障。
但实际情况是,石风拥有强大的物质储备支撑,这些担忧都烟消云散了。
辖区内严格按照职务职级,实行供给制,许多人都是官升几级之外,每人长官住房,生活条件等得到保障。
罗二虎,谭历金,高进,莫老七他们,虽然没有像赵斗、罗通、王胜等第一梯队,享受屯堡防守官待遇,但他们是第二梯队,享受长官待遇,马上高兴的屁颠屁颠。
新军中许多军官发动家眷去寻找亲朋好友迁徙,或有特长的来葛峪口供职。
待遇嘛,好说,崽卖爷田不心疼,钱财都是收缴来的。
到城堡后,一切房屋及用品都是新的。
随着辖区大搞建设,条件越来越好,呼啦啦来了一批又一批。
只要来这里,没有军籍的立即上军籍,有军籍的视能力提条加薪。
饷银翻翻儿,兵器马匹什么的也不用自筹了,这里全包了。
食宿更不用说,你带一大家子人来,好啊,咱们马场,屯田正缺人气儿呢。
但这都是各家带来的人,很容易拉帮结伙。
石风懂得分而治之的道理,分开交叉编队,异地任职等等措施。
除了流民,饥民,还吸引了一大群以前走镖的,猎户和半匪过来。
人家愿不愿来?
那当然愿意啰。
走镖,这几年生意是实在不好做,挣不到几两银子,还挺危险,有时还搭上条命。
猎户这玩意儿,看上去挺好,但对于这些比较贫苦的猎户而言,却也有着不小的负担。
义务劳役的阴影,也一直徘徊不散。
这里当兵不但有钱拿,吃饭住宿,都不用自己张罗,也不用再进山行猎,提心吊胆的当刀客去抢劫杀人。
多好的事情啊。
山匪这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吃了上顿没下顿,还要随时被官兵剿杀。
而今,他们到葛峪口等地的军寨要塞,军籍一旦登录,那就告别了过去,洗白上岸,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不管以前是干什么的,而现在他们就是名正言顺的戍边屯兵,新军,内部一视同仁。
到了崇祯七年的年关,经过精选的一万二千名新军建立起来了。
严明军纪,这些人再鲁莽,但不傻。
不服从军纪,就跟这么好的饭碗过不去,不能啊。
另外,石风还吸引了二万多的牧民和农夫到前哨来,还组建起有十几支商队。
沟儿墩的自由交易市场也建起来开张了,就在虎牢屯堡边上,慢慢吸引内地客商过来开店。
边贸生意慢慢也开始红火起来,这样山高皇帝远,朝廷不收税,但葛峪口关收税。
除此之外,石风又从云顶牧马场史万年那里,借调来的一百名马倌和五十个马夫,组建起了虎牢牧马场。
戍边屯垦放牧,他们就是民兵,狼烟四起时就是勇士。
边疆这里,荒地很多,农牧民们担心的就是塞外不断的袭扰,抢劫和杀戮。
以前有些军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