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朱楧这才想起来,以古代人的知识水平似乎还认识不到最佳生育年龄这个命题,他们一直鼓励多子多孙,能多生就多生,能早生就早生,至于女方的身体问题,他们并不是特别关注,抚摸着爱妻的秀发,笑道:“好,好,好,那我们就尽量早些诞下王子,不过王后可一定要将身体养好啊。”
可惜的是古代没有有效的避孕措施,朱楧也不可能忍受到孙云琦二十四岁之后再动她,那样他得憋将近十年,还不如杀了他痛快,只能嘱咐王后好好保养身体,孩子的事,就随缘而定了。
朱楧喜欢热闹,晚饭时愿意叫上一大家子聚到一起吃饭。后世的朱楧也是一个资深的吃货,讲究的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只可惜那时候的他收入低微,囊中羞涩,许多美味佳肴只能看看,无法享受。
现在的朱楧贵为王爷,本来以为可以借此机会弥补自己上一世的遗憾,尽情地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了,但是来到明朝之后才发现,事情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因为明朝初年的饮食文化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远远没有达到后世的水平,很多菜系根本做不出来,就连后世最常吃的宫保鸡丁,也是在清朝末期才被发扬光大的。
朱楧在京城时,也曾经陪着朱元璋吃过饭,朱元璋虽然是穷苦人家出身,一直以来都崇尚节俭,但毕竟是做了皇帝的人,再怎么节俭也不可能委屈了自己的肚子,他用的膳还是比较讲究的。
我们先来看一下朱元璋的日常菜单。先是早膳:炒羊肉、猪肉炒黄菜、蒸猪蹄肚、两熟煎鲜鱼、香米饭、豆汤、泡茶。
可见其早膳吃的还是比较丰富的,非常符合后世的早要吃好的养生诀窍。
至于老朱的午膳,那就更加丰富了,分别为:胡椒醋鲜虾、烧鹅、燌羊头蹄、鹅肉巴子、咸鼓芥末羊肚盘、蒜醋白血汤、五味蒸鸡、原汁羊骨头、糊辣醋腰子、蒸鲜鱼、羊肉水晶角儿、椒末羊肉、香米饭、蒜酪、三鲜汤、豆汤、泡茶。
需要说明的是,在明朝给皇帝做饭的不是御膳房,御膳房是清朝才有的机构。明朝负责皇帝饮食的是光禄寺。
所以光禄寺卿虽然只是个管伙食的官,但级别可不低,从三品,被称为“小九卿”。
只不过到了明朝后期,皇帝们就渐渐不喜欢吃光禄寺的饭了,原因很简单,就是两个字:难吃。
明朝人谢肇淛曾经说过,如今光禄寺给皇上做的“御膳”,其实也没什么山珍海味等等新奇的东西,不过是大鱼大肉放到一起猛烧猛煮猛炖再猛加调料罢了,这完全就是后世的食堂菜,谁吃多了都会腻。
根据《万历野获编》记载,当时北京城流行的谚语“京城四大不靠谱”:翰林院的文章、武库司的刀枪、光禄寺的茶汤、太医院的药方。
民间都如此吐槽,皇帝就更不吃了,事实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明朝后期皇权旁落,文官集团强势崛起,所以他们对皇帝也就比较敷衍了。相信在朱元璋的年代,光禄寺是不敢随便做些难吃的菜来混弄老朱的。
可怜的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费劲了心思,可是他的后代们最后还是因为皇权被削弱,不能掌握帝国的全部资源对付内忧外患而亡了国,这大概就是一种宿命吧。
话题继续回到明朝皇帝的饮食上,由于明朝后期光禄寺做的饭实在是难以接受,皇帝们只好另辟蹊径,找其他人做饭。
这群人就是太监。
根据《酌中志》记载,凡是皇帝大人每天所吃的东西,都是有司礼监掌印太监、秉笔太监以及东厂提督太监这两三个人轮流操办。
当然,具体做饭的不是这些伟大的公公们,他们混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位极人臣了,怎么可能跑到厨房里抡大勺子,就算再想在领导面前表现自己也不会做出这么掉价的事,让人看笑话。
具体负责做饭的是那些太监家养的厨子,太监是断了根的人,这辈子也不想着为后代留家产,他们一旦混大就只想着尽情享受,而由于他们某些方面的缺陷,有的娱乐活动他们不能参与,因此也只能尽情的满足口腹之欲。
基于上述原因,太监们的口味都很叼,为了享受美食极尽能事,一般的厨子还真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因此凡是能被这些大太监看上的厨子,都是高手中的高手。皇帝自然知道这一点,因此就吃他们的厨子做的菜,沾手下人的光。
朱楧从京城就藩时,虽然也带了厨子,但那个厨子的手艺只能说是勉勉强强,远不足以满足朱楧对极致美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