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拱手出列,表示赞同韩风之策;而朝中众多武将更是群情激昂,齐声高呼附议。一时间,朝堂之上响起了一片此起彼伏的响应之声,震耳欲聋,气势磅礴。然而,就在这热闹非凡的场景之中,却有那么几个人正低着头,眉头紧锁,陷入深深的沉思当中。
,!
就在这气氛凝重之时,只见一人从群臣之中迈步而出,此人正是御史台陈文钰。他面色严肃,拱手施礼后高声说道:“启禀陛下,臣御史台陈文钰有重要书奏要呈于圣上。”
端坐在龙椅之上的韩瑞帝微微颔首,沉声道:“准奏!”
得到应允之后,陈文钰深吸一口气,缓缓开口道:“韩大人可曾知晓,那北燕国如今兵强马壮,其麾下雄师足有带甲之士上百万之多,且国内富饶昌盛,堪称一方霸主。不仅如此,北燕国中更是有着超过百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其战力之强悍令人咋舌。此外,还有诸如郑、安、卫、代、齐、晋、中山国等诸多附属之国。这些附属国各自的军力也都不下几十万之众,实力不容小觑啊。若是我国贸然对北燕发动征伐之战,这场战争的艰难程度和可能带来的后果实在难以想象啊!”
陈文钰话音刚落,一旁的沈大人便按捺不住,挺身而出大声反驳道:“哈哈哈,陈大人此言差矣!依下官之见,您怕是有些孤陋寡闻了吧?此次出兵并非要与整个北燕全面开战,而仅仅只是给他们的那些附属国一个严厉的警告和提醒罢了。对于任何胆敢对我大韩帝国存有非分之想之人,我们定当毫不留情地予以讨伐!”
随着两人的争论展开,朝堂之上瞬间变得喧闹起来。大臣们有的交头接耳低声议论,有的则情绪激动地大声争辩着自己的观点。一时间,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场激烈的思想碰撞正在上演。
韩瑞帝微微眯起双眸,目光再次投向那稳坐于一旁的靠山王,缓声问道:“皇叔,对于此战,您认为是否可行呢?”
只见靠山王面色凝重,他缓缓站起身来,离开了那张象征着地位与权力的椅位,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一步步向着朝堂中央走去。待到站定之后,他先是对着韩瑞帝躬身行了一礼,而后才挺直身躯,郑重其事地开口说道:“皇上啊,依老臣之见,此仗不仅可以打,而且必定能够取得胜利!如今我朝重兵在握,正是大展雄风之时。只要我们果断出击,首先集中兵力讨伐敌军主力,然后再逐步将北燕周边的那些附属小国一个接一个地铲除干净,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灭国之战。近年来,我军经过多次历练和发展,实力已然大增,正需要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大战来进一步锤炼将士们的战斗能力和意志品质。”
韩瑞帝听后,眉头微皱,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过了好一会儿,他猛地抬起头来,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之色,毫不犹豫地大声说道:“准奏!中书省以及六部的各位官员们,还有朝中的诸位爱卿们,你们都必须全力以赴地配合、支持此次作战行动。若是再有谁敢妄言退兵怯战、逃避杀敌之事,一律格杀勿论!所有事务皆听从皇叔的调配指挥,皇叔,这一次就全仰仗您了。”
靠山王连忙拱手应道:“老臣必当倾尽所能,不辱使命,为陛下荡平敌寇!”说罢,他转身面向群臣,威严的目光扫过每一个人的脸庞,仿佛在告诫众人不得有丝毫懈怠之心。整个朝堂之上气氛顿时变得紧张而肃穆起来,所有人都深知这场即将到来的战争意义重大,关乎国家存亡兴衰。
中书省那宽阔的殿堂之内,此刻弥漫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氛围,同时又充满了繁忙与忙碌。只见靠山王身着一袭华丽的锦袍,面色凝重地站在一幅巨大的地图前,他身旁环绕着六部的诸位官员。这些位高权重之人皆神情专注,目光紧紧锁定在那张详尽的地图之上,正聚精会神地商议着究竟先对哪一个附属国发起攻击才最为适宜。
靠山王双手抱胸,微微眯起双眸,沉声道:“依本王之见,我们当率先拿中山国开刀,而后依次攻打晋、齐、代、卫以及安国这几个小国。此次征战所需之兵力共计一百万,本王心意已定,不容更改。即刻调动玉田大营五十万精锐之士,永安镇十万雄兵,边军二十万人马,再加王府所属三十万大军,务必全部集结于玉田大营,进行全面整训。三日之后,大军正式出征!”说罢,他转过头来,目光犀利地扫过在场众人,接着道:“沈大人、赵大人,此番作战所需之一切物资筹备、兵员调度等事宜,就全权仰仗诸位仁兄通力协作了。本王将会把世子留在京中,协助诸位统筹全局。”
众人闻听此言,齐齐拱手抱拳,异口同声地道:“谨遵钧令!”其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