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凝聚所有部落成员对抗自然天灾
再加入孝梯孝慈的概念,在封建社会也能建立一个非常稳固的小家庭环境,而将其沿申到部落或宗族大家庭的环境,也非常适应。
因为封建社会的初、中阶段外部的天灾人祸对个体的引响虽然减小了,但还是致命,同时又因为生产力的不发达,内部的竞争却加强了。
而人与人之间又因为外部的天灾人祸需要团结协作,因此需要一套符合团结协作这一基本观念的,用以保证内部和谐的办法。
因此除了孝梯孝慈、和礼义仁智信这种,本身就是众人为生存而聚集在一起,所建立的绝对基础性的东西外,其它的又有什么能让人自主遵守。
至于宣扬的功绩成果,使地位更稳固的手段这种,在部落联盟时代是共主的义务,直到新的功绩者出现,取代上任功绩者的后代成为共主。
后面家天下的分封共主其实也差不多,只是改变了共主之位的传承方式,但其核心团体的力量与道德水准依然决定着共主之位的归属于稳固与否。
到了封建中央集权制的时候,因为统治者力量的集中,其分享利益的团体也开始集中,最重要的是统治地盘的扩大,使得上面那一小撮人利益分享者基数减少,令上层的权威变大,但基本情况还是没变。
变的只是社会群体的道德水准,但但即使道德水准在怎么变,所有个人也都不会破灭这个基础,只会将这些东西复杂化,使之对自身更有利。
再加上古时人口流动极小的社会环境,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之名,也可以看做其是否有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力。
说完了这些,再对应于人类历史,既可明悟,孝梯慈、礼义仁智信这八个要素才是文明个体的根基,并由此证明公德是群体的道德高度,私德是个人之道德素养。
到了现代社会时,德行看似无用了,但那不过是表面。
现实中,无德者依然被众人排斥,不过这中间那些道听途说的排斥者跟多的看公德,而私德这个德行才是个人的立身之基。
观两界人道,个人命运基本随大势而转,出于生存的本能,所有智慧生命都得争,但上面的位置有限,越争到后面升阶之路就越小,但人之道本就损不足以奉有余,越到上面就越难,越到后面、下面的道德水准就越发下降。
因为个体越觉得外界环境危险,生命的存在本能就越明显,公德心也就越不容易升华。
外界越安全,个体生存越容易,个体就越有公德,文明发展也越蓬勃,文明创造的价值也越大,文明的升华也越容易。
由此也可以看出“德”对于文明的成就和引响有多大,而个人德行又对心性的养成占据主导,无德心不稳,心乱又怎么成事。
因为确定以后自身会与其它世界的个体产生交流,而稳定的心性才能展现出独特的人格魅力,所以王聪的文明之道最终以“德”为核心,使之成为自身以后的心灵心性的锚点,不偏离自己现在的道。
…………
印证了自身理念下的文明之道后,王聪的准备就完成了,最终在体内那不属于自己的灵光牵引下,在于穿越之境的对抗中化为灵光消逝在这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