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时迟,那时快,杨华已是从钢刀铜锏铁笔的夹攻之下脱出身来,一个转身迎上了在他背后攻来的两个军官。
这两个军官一个挥舞三节棍,噼啪有声;一个却是双手空空,并无兵器。
杨华志在速战速决,必须先击破最弱的一种。
当下手起剑落,便斩那个手中并无兵器的军官。
战略本来不错,可惜判断稍有错误。
那个军官,只凭一双肉掌,便敢上的应敌,可知并非“最弱的一环”
恰恰相反,他是在“五官”
之中,武功仅次于邓中艾的高手。
精于七十二招大擒拿手法,应变最快。
杨华一剑斩下,用的是孟家刀法中的“独劈华山”
势捷力沉,但美中不足的却是由于他把长剑当作大刀来用,稍欠轻灵。
这也是杨华料敌不足之故。
眼看剑锋就要削上那人的手腕,不料那人变招比杨华更快,双指一钳,竟然钳着了杨华的剑柄。
另一个军官见同伴得手,心中大喜,三节棍一抖,登时就朝杨华的天灵轰砸下。
不过,他也是欢喜的太快了。
杨华早已妙悟上乘武学,懂得随机应变的道理,骤然遇险,不假思索的也立即变招,变得比那个精通擒拿手法的军官还更为奇诡!
只见白光一闪,杨华突然把手中的长剑抛开,那人的功力略逊杨华,接不下来,只好松手。
杨华双掌击出“蓬”
的一声,打着他的胸膛。
登时把他打得口喷鲜血,倒在地上,晕了过去。
杨华一跃而起,刚好接着落下来的长剑,不待脚尖点地,半空中一个鹞子翻身,顺势就斩下来。
这个军官可没有空手入白刃的本领了,三节棍给他当中斩断,杨华剑锋一挺“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