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站在山坡上,目光如炬地注视着迅速逼近的徐州军。他的大脑飞速运转,权衡着当前的局势。一边是虎视眈眈的诸侯大军,一边是来势汹汹的徐州牧陶谦,而身后还有需要保护的汉少帝和何皇后。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李阳突然想起了诸葛亮之前给他的那枚神秘玉佩。他急忙从怀中取出玉佩,用力一捏。
玉佩应声而碎,一缕青烟袅袅升起。片刻之后,远处的树林中突然传来一阵骚动。紧接着,一支人数不多但装备精良的骑兵突然冲出,正是诸葛亮预先安排的援军!
\"主公!\"为首的将领纵马奔来,\"亮命我等前来接应,请速随我等撤离!\"
李阳心中大定,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放松的时候。他迅速做出部署:\"你们一队护送陛下和皇后先行撤离。我亲自断后,拖住诸侯大军。\"
安排妥当后,李阳策马来到山坡前,面对各路诸侯和即将到达的徐州军,高声喊道:\"诸位,董卓已篡位立新帝,天下危急!我等与其各自为战,不如联手共讨国贼,以匡扶汉室!\"
此言一出,各路诸侯顿时议论纷纷。有人动心,也有人将信将疑。
就在这时,徐州牧陶谦的大军已经赶到。陶谦翻身下马,朗声道:\"李将军所言极是!老夫愿率徐州军马,与诸位共讨董卓!\"
陶谦的表态无疑给了其他诸侯极大的鼓舞。很快,袁绍、袁术、刘表等人纷纷表示愿意加入联盟。
李阳见状,趁热打铁道:\"既然大家同心,不如我们立刻召开联军会议,共商大计!\"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就这样,在李阳的巧妙运作下,一个反董卓联盟初步形成。
联军随即在附近的一个小镇驻扎下来,开始商讨对策。各路诸侯齐聚一堂,场面蔚为壮观。
李阳作为联盟发起人之一,自然成为了会议的主持者。他环视四周,沉声说道:\"诸位,当务之急有三:一是确保陛下安全,二是联合各方力量,三是制定讨董大计。不知诸位有何高见?\"
袁绍第一个站了出来:\"依我之见,陛下应暂时安置在我冀州。我冀州兵强马壮,定能保陛下周全。\"
袁术闻言立刻反对:\"此言差矣!陛下乃天子,岂能偏安一隅?不如暂居许都,以显朝廷正统。\"
两人你来我往,争执不下。其他诸侯也纷纷发表意见,场面一度混乱。
李阳见状,不动声色地站起身来,朗声道:\"诸位稍安勿躁。依我之见,陛下暂时不宜定居一方。不如轮流驻跸各州,既可彰显天子威仪,又可激励各地军民。诸位以为如何?\"
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李阳趁热打铁,又提出了组建联军总部的建议,并推举德高望重的袁绍为盟主。
袁绍受宠若惊,连忙推辞:\"在下何德何能,担此重任?\"
李阳笑道:\"袁本初乃四世三公之后,声望显赫,威望甚高。由袁公担任盟主,可使我联军上下一心,共讨国贼!\"
其他诸侯纷纷附和,袁绍最终接受了盟主之位。
议定此事后,李阳又提议设立盟军参谋部,负责制定战略计划。他举荐徐州的陈登、沛国的荀彧等人加入参谋部,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赞同。
就在会议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一名斥候突然闯入,报告说发现了董卓大军的踪迹。
众人顿时大惊。李阳迅速镇定局面:\"诸位不必惊慌。董卓骄横跋扈,必定轻敌冒进。我们何不将计就计,设下埋伏,一举歼灭董卓先锋,挫其锐气?\"
陶谦第一个响应:\"好主意!我徐州军愿为前锋!\"
其他诸侯也纷纷表示赞同,很快制定出了一个周密的伏击计划。
就在众人准备行动时,李阳又感到一阵熟悉的眩晕。恍惚间,他又看到了那个神秘的时空旋涡。无数可能的未来在他眼前闪现:有联军大败董卓的,有内部分崩离析的,还有董卓反败为胜的......
当李阳回过神来,眼神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不仅关乎联军的成败,更将影响整个大汉的命运。
\"诸位,\"李阳沉声说道,\"此战事关重大,不容有失。我愿亲自带队,与陶公一同担任前锋。还请袁盟主坐镇中军,统筹全局。\"
众人见李阳如此慷慨,都不由得肃然起敬。袁绍更是感动地说:\"李将军大义,令人敬佩。此战若胜,功劳首推李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