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赵构与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了向金人乞和,有意打压朝中的抗金力量。
南宋的皇宫内,赵构坐在殿堂上,脸色阴沉,目光闪烁不定。黄潜善和汪伯彦这两个奸佞之臣,嘴角挂着阴险的笑容。
八月初五日,赵构为了安抚李纲,让他放弃定都中原的主张,升他为左相,同时任命黄潜善为右相,汪伯彦升任知枢密院事,以汪黄为首妥协派依然掌握着军政大权。
李纲正昂首挺胸地站在大殿中央,他言辞激昂说:“陛下,如今金兵肆虐,唯有坚决抗金,才能保我大宋江山,护百姓安宁!”
赵构皱了皱眉头,不耐烦地挥手说:“李纲,你莫要再固执己见,李爱卿,求和方是当下良策。”李纲难以置信地喊道:“陛下,求和只会让金人更加肆无忌惮,国将不国啊!”
黄潜善冷笑一声:“李纲,你这是危言耸听!求和能换来短暂的和平,让百姓免受战火之苦,难道你不明白吗?”
李纲怒视着黄潜善道:“你这奸贼,为了一己之私,置国家大义于不顾!”
汪伯彦赶忙上前奏道:“李纲,你如此顶撞陛下,罪不可赦!”
不久,黄潜善指使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杜绝言路,独擅朝政等十余条“罪状。由于得不到赵构支持,李纲被迫在8月18日辞出辞职。李纲被罢免相位的旨意传遍朝堂内外,顿时百姓议论纷纷。
张所,这位正直勇敢的官员,听闻李纲被罢相,气愤不已。他在朝堂之上,义正辞严地指责黄潜善罪行说:“黄潜善,你为了求和,打压忠良,必将成为千古罪人!”
黄潜善咬牙切齿地回击说:“张所,你竟敢如此放肆,从前你弹劾我之事,我还未与你清算!”张所毫不退缩:“我只为大宋,为天下苍生,何惧你这等小人!”
赵构在龙椅上沉默不语,最终下达将张所贬谪发配岭南的旨意。
张所带着满腔的悲愤,踏上前往岭南的漫长路途。在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对朝廷失望透顶,身心俱疲。
“我张所一心为国,却落得如此下场。”
最终,张所被贬斥岭南时,经荆湖南路时,为游寇刘忠所害。
汴京城里的街头巷尾,百姓们私下议论纷纷。“李纲大人和张所大人被陷害,这大宋还有希望吗?”一个老者忧心忡忡地说。
“哼,都是那赵构和黄潜善、汪伯彦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国家死活。”一个年轻人愤怒地握紧了拳头。
接着,太学生陈东、抚州乡贡进士欧阳澈上疏抗议,并痛斥汪黄误国,要求赵构坚持李纲的抗战路线,图谋恢复,迎回二圣。
赵构看完陈东和欧阳澈的上疏后,在朝堂上大发雷霆。
“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书生,竟敢指责朕的决策!”赵构将奏折狠狠地摔在地上。
黄潜善和汪伯彦趁机进谗言:“陛下,此乃乱党之言,应要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赵构犹豫片刻,点头默许汪伯彦等人。
很快,陈东和欧阳澈被抓入狱,受尽酷刑折磨。他们在狱中坚贞不屈,在狱中高呼:“抗金救国,至死不休!”
于是,宋高宗赵构下旨诛杀陈东和欧阳澈。这件事引起更多人的不满,民间的抗议声越来越大。这时,金兵的铁蹄越发逼近,战争的阴影笼罩着整个南宋。
而赵构与黄潜善与汪伯彦等人,还沉浸在他们求和的美梦中,不知大祸即将临头。
直到金兵攻破汴京,肆意烧杀抢掠,他们才如梦初醒,然而一切都已太晚。曾经繁华的汴京城,如今一片狼藉,百姓流离失所,哭声震天。东京留守率军抵抗金军,汴京城得以收复,而赵构不愿呆在汴京。
九月二十日赵构决定率军巡幸江宁,实则为南撤做准备。赵构望着这京城惨状,懊悔说道:“是朕错了,是朕误了大宋啊!”
此时,那些为了国家挺身的忠臣们,早已含冤离去,大宋的命运,也在他们的错误决策下,坠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十月赵构离开应天府,由于东南变乱不断,多次发生农民起义,赵构銮驾止步于扬州,将扬州暂定为行宫,处理政务。
此时,坚持留守东京的宗泽一面联结河北义兵抗金,连续二十余次上书赵构,请求返回东京,以图恢复中原。
东京城,战火纷飞后的残垣断壁间,宗泽将军身披战甲,目光坚定而又充满忧虑。
他在城楼上望着远方,心中满是对大宋江山的牵挂。
宗泽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