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乡汤阴县举办庆功宴,当地汤阴县令亲自前往参加宴席,李娃身着素净端庄的衣裳,她美丽的面容上挂着欣慰的笑,眼神清澈而坚定。对面坐着的杨再兴,此时正满脸愧疚与感激。李娃微笑着说道:“杨兄弟,你能知错就改,为时不晚。以后大家是一家人,大家应当相互扶持。”
杨再兴听闻后,当即跪在地上磕头,声音哽咽说道:“多谢岳夫人教诲,我以前犯下大错,希望今后定当将功赎罪。”
杨再兴感激涕零,他发誓一定要痛改前非。杨再兴双手抱拳说道:“我愿为岳家军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在场众人纷纷举杯,忘记前尘往事。酒过三巡后,岳飞站起身来,高举酒杯。岳飞说道:“诸位,今日我们在此欢庆胜利,为国家和百姓而战!
众人齐声高声大呼:“愿随将军,生死无悔!”那声音犹如阵阵惊雷。
庆功宴结束后,众人散去,岳飞和李娃告别,其母姚氏拉住岳飞的手,说道:“你身边连服侍的人都没有,我还是不太放心?”
“娘,孩儿常年在外征战,居无定所,带着家眷反而不方便。”岳飞耐心地解释道。
姚氏仍不放心,继续说道:“可是你终日劳累,总得有个人照顾你的生活起居呀!”
岳飞心中一动,便对母亲说道:“不如让李娃跟在我身边吧,你看可好?”
姚氏思考片刻,点头同意道:“也好,李娃,以后吾儿托你照料吧!”
“好的,母亲。”李娃回应道。
第二天,岳飞便带着李娃及岳云一同踏上征程。此后,岳云跟随父亲南征北战,逐渐成长为一名英勇善战的将领。
岳云骑在马上,他身穿一件戎装,英姿飒爽,透着少年的朝气与无畏。
一路上,岳云紧跟在岳飞身旁,认真聆听着父亲的教诲和指导。
岳飞望着前方,语重心长地对岳云说:“云儿,战场无情,我们为的是国家安宁,百姓的幸福而战,一定要戒骄戒躁。”
岳云握紧缰绳,用力点头说道:“父亲,孩儿明白,一定不辱使命。”
李娃则在一旁,眼神中既有对丈夫和儿子的担忧,也有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第二日,岳飞派李荣和张亮先锋队伍出发,在附近山上驻守,站在山头破庙前,望着远方那滚滚的硝烟,两人满面愁容。
李荣眉头紧锁,对张亮说道:“张兄,你说这战局何时才能稳定?我等百姓何时能过上太平日子?”他的声音颤抖着,带着深深的疲惫和绝望。张亮神色凝重,缓缓说道:“李兄,如今有岳飞将军和岳云在前线奋战,相信胜利的曙光终会到来。”
李荣长叹一声说道:如今这战火已经让百姓死伤惨重,我们的粮食所剩无几,不知能否完成北伐大业?”
公孙燕闻言,眼中看着李荣,说道:“夫君,我已经派人前往各地寻找粮食补给,相信不久后便会收到消息。”
李荣微微点头,表示赞同。二人决定先回村中安抚当地百姓,等待岳家军的到来。数日后,岳家军如期赶到会合,将粮食补给及时送达,村民们欢呼雀跃。
这时,一阵寒风吹过,在破庙旁的老树上,几片叶子飘落在两人脚边。
李荣喃喃自语道:“这片叶子就像我们的命运,在这乱世中飘摇不定。”
张亮望着天空,坚定地说:“只要岳将军他们还在战斗,我们就有盼头。”
突然,一位满身尘土的信使疾驰而来,翻身下马,大声说道:“前线传来消息,岳将军和岳云在战场上取得一场大捷!”
李荣和张亮听闻,眼中顿时放出光芒,激动得双手颤抖。李荣兴奋地说:“太好了!看来太平的日子真的不远了!”
张亮激动得热泪盈眶:“是啊,我们再坚持坚持,胜利就在眼前!”
六月江州城骄阳似火,热浪滚滚。岳飞因平游寇之功授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
此时,岳家军屯兵江州,营帐连绵,军旗飘扬。江州城内外,戒备森严,士兵们的身影穿梭其中,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
岳飞在营帐中,与诸位将领商议防务。他神色严峻问道:“诸位,我军屯兵于此,守护长江中游,责任重大,不可有半分疏忽。”
将领们纷纷点头,回应说道:“请将军放心,我等定当竭尽全力。”
在城墙上,岳云身着重甲,在城中来回巡视。他心中感概说道:“一定要守住长江天险,不容敌军有可乘之机。”
副将张宪在旁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