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八零电子书”最新网址:https://www.80txt.net,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新八零电子书 > 历史军事 > 穿越三国,落魄汉室的江东之路 > 第435章 改变战略

第435章 改变战略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三国:从打猛虎,救皇后开始 学名张好古 关于鼬不仅是弟控还是兄控这件事 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 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 斩神:炎帝萧炎代理人,开局焚诀 穿越奥特世界的我被迫当反派 美恐:我邪恶主教,开局驯服魔女 我来四合院带着黑诊所 大晋霸主 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 家父吕奉先 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 综穿海西之保命日常 秦末苍穹之变 靠读懂人心立足 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 从司农官开始变强 洛克王国:霸道牛姐爱上我! 紫鸾记

郭嘉站了出来:“刘敬攻占江阳,走水路进军成都,蜀中大乱,届时刘敬必会势如破竹,如我所料不差,刘敬最多三个月便可攻占成都。而我军……攻上袁绍,虽打了胜仗,但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已是慢了一步。”

“今听闻袁绍病重,对于我军而言,本是个机会,只是……刘敬占据益州后,多半会休整军队一段时间,不日将北上。唉,我军终是慢了。若其北上,我军想破袁绍,恐怕难了。”

郭嘉这话一说,在场众人沉默了下来。

“那奉孝以为,刘敬何时会北上。”

“攻占益州后,他最多需要半年时间休整,即可北上,甚至可能更早。需知刘敬在南阳、江夏、淮南等地的兵力一直没有投入大战,臧霸虽出兵,但并没有给刘敬带来多大的麻烦,且昌豨还败亡了。另外,我军与刘敬领土多处接壤,想必刘敬不会同时出兵,而是有先后。”

“那刘敬会先从哪个方向挑起战事?”

“如我所料不差的话,他会先攻占汉中,汉中张鲁兵力不强,却能以汉中地势,防范刘璋,使刘璋多年不敢北上来攻,但刘敬兵力强盛,可不会像刘璋那样畏畏缩缩,若其全力夺汉中,张鲁挡不了多久。”

“司空不如派个使者,去说服汉中张鲁归降,再让钟校尉驻军汉中,以钟校尉之能,必能守住汉中。”钟校尉指的是钟繇,钟繇奉曹操之命,经营长安已有几年时间,倒是颇有成效。

程昱提出疑问:“张鲁以秦岭阻关中大军,有恃无恐,如何肯归降?若以军队威逼,钟校尉驻长安兵力不过一两万,如何能分兵汉中,此事恐怕难了。”

郭嘉也是叹了口气,他不是不知道这点,而是没有更好的办法。

“只能号令马腾、韩遂及关中诸侯,出动一些兵力,威逼张鲁,迫使张鲁归降。”

程昱又反驳:“马腾、韩遂据兵一方已久,实力不弱,钟校尉和凉州韦刺史虽说降两人,但两人并没有派质子到许都,两人既然不受约束,又岂肯轻易出兵呢?”

“我等在许都,未必知道关中情况,可若不采取措施,只怕汉中很快就落入刘敬手中,司空不如把此事托付给钟校尉,他或许会有办法。”

郭嘉这主意明显是让曹操把此事强行塞给钟繇。要是钟繇知道了,多半会生气。

曹操也没有好办法,只好点头同意了。

“那若刘敬大军北上,我军该如何抵挡?”此时,曹操已无心北伐了,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对付刘敬。

荀攸拱了拱手:“司空,最近传闻,袁绍已是病入膏肓,长久卧床不起,加上其年纪老迈,多半已是无力回天,袁绍宠信幼子袁尚,他若废长立幼,让袁尚继承基业,长子袁谭和次子袁熙必会不服。”

“所以,袁绍一死,冀州必会大乱,对司空恐怕不会有影响,司空可专心应对刘敬。不过,要冲之地,司空还得派大军镇守。以我看,司空可派出两军,分别驻守河南中牟和东郡濮阳,阻袁军南下或西进青州。”

荀攸也是叹了口气,要是趁冀州大乱时,北上攻伐,那该多好呀。

“今刘敬大军集结于襄阳、江夏却月城、淮南寿春、吴郡曲阿四地。其襄阳兵力可攻南阳,有曹仁将军驻军樊城,必坚不可摧。却月城兵力北上,寿春兵力西进,可夹击汝南,以满太守和李通将军的兵力,恐怕难以阻挡,司空将派遣精兵强将,增兵汝南,以应对刘敬大军。”

“徐州方向,司空可将徐州交由臧霸和车胄,让其联手御敌,亦可增少量兵力去徐州。青徐两州多年战乱,已是破败不堪,敌军若兵进徐州,粮道会很长,又无法就地补粮,粮道不通。”

“且青徐地势平坦,有利于骑兵作战,若真被刘敬拿下,司空再派骑兵进军徐州,消灭敌军,再把徐州夺回来。还有,司空重兵驻于许都,居中调度,监视各大战场,若南阳、汝南、徐州方向,形势发生变化,可从许都出兵,支援各地战场。”

程昱支持荀攸:“公达之言有理,我军与刘敬大军相比,其优势是骑兵,我军当充分发挥此优势,才能攻破刘敬大军。”

荀攸的做法是重点防御南阳和汝南,在徐州方向,如果战事不利,就尽量发挥骑兵优势,来对付刘敬。程昱久在战场,自然知道骑兵之强,也同意这种观点。

曹操看到没人反对,也点了点头:“好,先这样做。只是……若防御刘敬北上,则我大军与袁绍只能停战,是否需要和袁绍和谈?”

郭嘉先反对:“若主动求和,袁绍必不会同意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革兴大宋 星穹铁道知更鸟的不休轮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