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至此,巴蓉抬首正视赵高,温柔开口:“恩公,不如趁此回程时带上小女子如何?我不在乎旁人眼光如何评议,只要能在恩公身侧,我就心满意足。”
在这战国后期及至秦统一六国的大时代背景下,“130”
社会对于女性的各种约束与压抑,相较于之后几代更为封建的社会结构来说,并不算过分苛重。究其根由,在于秦朝倡导的法家学说将集体利益摆在首要位置,并在性别平等方面给予了女性更多保障,例如家庭暴力行为不论施加者性别皆受到同样的法律制裁,以及频繁出现的丧偶妇女再婚现象。
故此,即便在这样的情形下,巴蓉能坦诚表露自己的心愿虽然不常见,但尚不至于被视为逾越礼仪之举。
而在后世某些极端的宗法制度之下,则连这种表达都几乎不可想象——许多新嫁娘,在婚礼前都未曾亲眼见到未来的夫婿面貌。
如今听到巴蓉这番真诚的话语,见到她苍白而又坚决的脸庞,赵高心中不禁产生了触动。
赵高毕竟不是那无情之人,更非迂腐不堪的老学究。
即便他比这小姑娘年长十几岁又如何,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这一点儿年龄差距又算得了什么呢?
若这小女子对自己确有一番深情,并已表白至斯,而自己也确实对此人抱有一定的情感,何不将她带回自己的住所呢?
这个念头在赵高的脑际乍一显现,立刻变得根深蒂固,再也难以驱除。
既然如此,赵高决定不再压抑这种想法,干脆随心而动好了。
迎着巴蓉的目光,赵高微微点了点头,轻声说道:“一会儿,我会去跟巴家主说一下,如果他同意,你就可以跟我回去了。”
虽然他的行事风格确实有些强硬,但他不至于不经人家同意,就在对方府上强行带走他们的女儿。那样岂不是和强盗没两样?
这种事情,他赵高既不屑也不愿去做。
听了赵高的话,巴蓉那张绝美的脸上再次浮现出了欣喜。
他答应了!
他真的要带我回府了!
在这一刻,巨大的喜悦包围了巴蓉。
不久,两名婢女返回了房间,一个托盘里放着一碗稀粥,另一个手里则拿着一杯茶。待两名婢女把稀粥和茶放下后,便慢慢退出了房间。
赵高与巴蓉继续交谈了一会儿,等她喝完稀粥后,才站起身来,在巴蓉期盼的目光中走出了房间,径直朝外走去。
巴贤离开院子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在不远处焦急地等候着。如果这位无双候都说服不了自己的女儿,他实在不知该怎么办。
看到赵高走出院子,巴贤的眼神立刻亮了起来,但下一刻,他脸上露出了一丝不安,因为他注意到这位无双候的眉头紧锁。
难道这位无双候也没能说服他的女儿?巴贤的心里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他毫不犹豫地迎上去,焦急地问道:“无双候,蓉儿的情况怎么样?”
看着忧心忡忡的巴贤,赵高叹息了一声,说:“这丫头太固执了。考虑到这天半的时间她滴水未进,身体极为虚弱,我没有再多劝。”
果然如此。听了赵高的话,巴贤的脸上忧愁更深了。“这可怎么办呢?”
巴贤深深叹了口气,满面忧虑。
赵高眉头微蹙,装作深思的样子。片刻后,他开口说道:“巴家主可曾听说过一句话,‘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
巴贤从未听过这句话,先是愣了一下,随后陷入了沉思。
忽而恍然大悟,忽而又困惑不解,忽而觉得这句话颇有道理,忽而又显得有些为难。在这一瞬间,巴贤的表情复杂极了。
过了不久,巴贤才开口说道:“无双侯渊博,这样的赞美我还未曾听说。然而,您这句话的上半句大概是在说,引发事件之人应当自行负责解决;而下半句则表示,内心若有压力或忧虑等负面情感,就应当寻找其源头,并设法清除。”
说到此处,似乎灵光一闪,巴贤脸色变得庄重起来,充满期待地问道:“无双侯,您的意思是不是说您有办法能让蓉儿改变态度?”
赵高点了点头。与智者对话就是不一样,他一直在等这句话从巴贤口中说出来。赵高没有卖弄关子,径直答道:“目前的局势,如果巴大人继续将这位少女关在家中,怕会再做出决绝之举如断粮 ** 之事。不如转变思路,不要束缚或阻止她的行动,若她想出门,便允许她出门。这样至少能确保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