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风云变幻的乱世之中,刘修的加急书信如同一道催征的号角,迅速传至荆州刘备的营帐之中。刘备接过书信,展开细读,只见他的面色随着目光在信纸上的游走越发凝重起来。此刻的他,心中已然明晰,曹操如今的势力正如日中天,仿若一片遮天蔽日的乌云,笼罩在这乱世的天空之上。若他们兄弟二人不能尽快扩充自身的实力,恐怕在这诸侯纷争、硝烟弥漫的乱世之中,将难以寻得一处安稳的立足之地,更别提去实现那兴复汉室、还天下以太平的宏伟大业了。刘备当即将麾下的诸将召集而来,那宽敞的营帐之中,顿时站满了一众忠心耿耿、武艺高强的将领。关羽、张飞、黄忠等皆位列其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跟随刘备历经风雨、征战四方的得力战将。此时,刘备将刘修信中的内容,事无巨细地一一告知众人。
诸将听闻如今的严峻形势,皆感受到了那扑面而来的紧迫感。关羽丹凤眼微眯,手中的青龙偃月刀似乎都在隐隐颤动,仿佛已迫不及待地要在战场上再展雄风;张飞豹头环眼圆睁,那如雷般的怒吼声仿佛已在营帐中回荡,他大声喊道:“大哥,怕个甚!俺老张愿随你冲锋陷阵!”黄忠亦是神色坚定,抱拳行礼道:“主公,令弟说得在理,我等当齐心协力,共图大业,万不可让曹操坐大!”其余将领也纷纷附和,皆请命愿随刘备出征,一同踏上这西进扩充势力的征程。刘备深知,此次出征,路途遥远且战事艰难,后方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前方作战的成败。他在营帐中来回踱步,思索良久,最终决定留下蒯良镇守荆州。蒯良此人,才学出众,对荆州之地的风土人情、军政事务皆颇有心得。他平日里便协助刘备治理荆州,将各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且对刘备忠心耿耿,绝无二心。由他留守荆州,刘备相信即便自己率大军在外征战,荆州也能保持安稳,后方的粮草供应、兵员补充等诸多事宜皆可得以保障。而在徐州的刘修,同样也在为出征之事做着周全的谋划。他深知徐州亦是他们兄弟的根基之地,不容有失。在经过一番慎重的考量之后,刘修决定留下荀彧和荀攸二人。荀彧、荀攸皆是智谋超群之士,在这乱世之中,他们的谋略智慧犹如璀璨的星辰,闪耀着指引方向的光芒。荀彧心思缜密,对天下大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在复杂的局势中为刘修分析利弊,提供最为妥当的决策建议;荀攸则擅长奇谋妙计,往往能在关键时刻想出出人意料却又行之有效的策略,助刘修化解危机。有他们二人在徐州主持大局,刘修相信即便自己不在,徐州也能治理得井然有序,不仅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而且还可保后方无虞,为前方的征战提供坚实的后盾支持。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刘备整顿兵马,与刘修约定在荆州与徐州交界处会合,而后一同西进。刘修这边也没闲着,他与几位娘子匆匆告别。那离别之时,虽有不舍,但他心中明白,此刻天下大义在前,个人的儿女情长只能暂且放下。他带着在徐州招募训练好的士兵,那些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士气高昂,他们皆对刘修充满信任,愿随他出生入死。刘修如期赶赴会合之地,一路上,军旗飘扬,马蹄声阵阵,仿佛奏响了一曲激昂的出征乐章。当兄弟二人在约定之地相见时,那场面可谓是感慨万千。刘备看着刘修,眼中满是欣慰与信任,他大步向前,紧紧握住刘修的手,说道:“修弟,此次西进,关乎你我兄弟及汉室命运,务必要齐心协力啊。”刘修望着刘备那饱含深情与期望的双眼,郑重点头,语气坚定地回应道:“兄长放心,修定当全力以赴,与兄长并肩作战,共破这乱世之局!”大军一路西进,浩浩荡荡,直逼益州。刘璋在益州城中得知刘备大军来犯的消息,起初也是惊慌失措。他在府中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心中忧虑不已。刘璋深知刘备的威名,也明白其麾下众将的勇猛。但当他听闻刘备乃是奉了灵帝遗诏,且其来意并非要赶尽杀绝,而是欲共图大业,加之刘璋之父当年根基未稳时便深知刘备为人,曾有嘱咐若遇刘备可斟酌形势,故而刘璋一番思量后,决定望风而降。刘备顺利进入益州,他深知得人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刚一入城,便下令军队严守军纪,严禁士兵骚扰百姓。他亲自在城中巡视,看到有士兵稍有违规之举,便立刻严惩不贷。同时,他还下令开仓放粮,赈济那些贫苦民众。一时间,益州百姓们纷纷奔走相告,对刘备感恩戴德。他们看到刘备的军队纪律严明,对百姓关怀备至,心中满是欢喜,纷纷拥护刘备,视其为救星一般。然而,刘备并未就此停歇,他的目光很快投向了汉中。汉中地势险要,乃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时为张鲁与其父所占据。张鲁之父在汉中经营多年,早已在当地建立起了深厚的根基,颇有威望。父子二人一心守护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