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城外那僵持不下的战局中,贾诩为助曹复扭转乾坤,苦思冥想后,一条极为阴狠且难以防范的毒计在他心中逐渐成形。
贾诩深知刘修军向来以仁义之师自居,在当地百姓心中颇有威望,且军队内部团结一心。他打算利用这些特点,从多个方面设计一个天衣无缝的陷阱。
首先,贾诩命人暗中召集了一批能工巧匠,这些工匠皆是精于仿制各类兵器、军旗以及军服之人。他要求工匠们务必按照刘修军的装备样式,一丝不差地打造出一批一模一样的军旗、军服、兵器等装备。从军旗上的图案、颜色,到军服的材质、剪裁,再到兵器的尺寸、重量,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精心比对和模仿,力求做到以假乱真的极致效果。
与此同时,贾诩从曹军中挑选出了一批擅长伪装且口齿伶俐、口音与刘修军士兵相近的士兵。这些士兵经过严格的训练,不仅要熟练掌握刘修军士兵的言行举止、行军习惯,甚至连他们日常交流的一些口头禅、部队内部的一些简略暗语都要牢记于心。经过数周的艰苦训练,这批曹军士兵在外表和行为上已与刘修军士兵难分真假。
接着,贾诩又派出多支小队,秘密潜入刘修军营地附近的几个重要村落。这些小队成员伪装成普通村民的模样,在村落里暗中观察村民们的日常活动和交流情况,以便更好地实施后续计划。
待一切准备就绪,贾诩开始了毒计的第二步。他安排手下人在刘修军营地附近的村落里巧妙地散布消息。这些消息通过一些看似热心肠、在村民中颇有威望的“村民”之口传播开来。
他们言说刘修军即将在近期举行一场大规模的犒赏活动,此次犒赏活动规模空前,凡是参与协助军队做一些后勤事务(如搬运粮草、准备物资、帮忙做饭洗衣等)的百姓,都能得到极为丰厚的报酬和充足的粮食赏赐。而且,据说刘修军此次打了胜仗,缴获了大量的财宝,所以才有如此大手笔的犒赏之举。
为了让消息更具可信度,这些伪装成村民的曹军士兵还编造了一些细节,比如某位村民曾在偶然间看到刘修军的将领们在商议犒赏之事,将领们满脸笑容,看样子是收获颇丰,所以才想着回馈百姓。
这些消息迅速在村落里引起了轰动,百姓们平日里生活困苦,饱受战乱之苦,听闻有这样的好事,自然是心动不已。不少百姓开始在村落里相互转告,大家都期待着能通过这次机会改善一下生活,为家里多挣些粮食和钱财。
在消息如野火般在村落里蔓延开来的同时,贾诩早已安排妥当下一步行动。他指挥那些伪装成刘修军的曹军士兵提前潜伏在通往刘修军营地的几条必经之路上的隐蔽之处。这些隐蔽之处皆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比如道路两旁的茂密树林、山谷的拐角处、河边的芦苇丛等。
在这些潜伏地点,曹军士兵们按照贾诩的指示,悄悄地设置了大量的绊马索、陷坑等机关陷阱。绊马索被巧妙地隐藏在草丛中,与周围的植被颜色相近,不仔细看根本难以察觉。陷坑则挖得又深又大,坑底布满了尖锐的木桩、带刺的铁蒺藜等伤人之物,一旦有人不慎掉入,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这些陷阱的设置并非随意为之,而是根据道路的宽窄、行人的可能行走路线等因素进行了精心布局。例如,在道路较窄的地方,设置的绊马索更为密集,以确保能拦住过往的人群;在靠近河边的路段,陷坑的设置则考虑到了行人可能因躲避而靠近河边,从而更容易掉入陷阱。
为了让陷阱更加隐蔽,曹军士兵们还在陷阱周围撒上了一些与周围环境相似的杂物,如落叶、枯枝等,使得陷阱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士兵路过,也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其中的猫腻。
当村落里的百姓们听闻犒赏之事后,纷纷踊跃地收拾行囊,成群结队地沿着通往刘修军营地的道路前行。一路上,百姓们欢声笑语,谈论着即将到手的丰厚报酬和粮食,心中满是期待。
而那些伪装成刘修军的士兵,早已在潜伏地点等候多时。他们见百姓们走来,便从隐蔽处现身,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热情地招呼百姓们跟着他们走,说是要带他们去做事的地方,那里已经准备好了工具和物资,就等着大家动手干活了。
百姓们见这些“士兵”穿着刘修军的军服,举着刘修军的军旗,言行举止也与平日里见到的刘修军士兵无异,自然没有丝毫怀疑,便毫不犹豫地跟着他们继续前行。
当百姓们和这些伪装士兵走到设置了陷阱的区域时,曹军士兵们按照事先精心安排的计划,巧妙地引导着使百姓们踏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