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乍起,长安城中的气氛随着朝廷内部局势的波动愈发紧张起来。武则天的决策已经传达至各地,朝中大臣们各怀心思,甚至隐隐呈现出两派对峙之势。大明宫内,日影斜斜洒在铜雀台的石阶上,深秋的凉意透过衣衫,令人不自觉地打了个寒颤。
武则天独自坐于明堂,案几上摆放着一张江南的详尽地图,数只精致的镇纸将卷轴四角压住,防止其被风吹乱。她的目光在地图上游移,停驻于江南那片曲折蜿蜒的水网地带,眼中掠过一抹沉思。江南一带叛乱未平,她明白此时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将决定这场内乱的最终走向。
这时,内侍轻声通传道:“陛下,裴相求见。”
武则天略一颔首,抬手道:“宣。”
裴炎身着官服,步履沉稳地走进明堂,行礼后道:“陛下,江南的战报已有进展,镇江的局势暂时稳住了,叛军首领向朝廷表达了愿意议和的意向,但条件却颇为苛刻,需割让数县土地,并赦免其罪行。”
武则天闻言,淡淡一笑,眼中透出几分深邃的寒意。她冷冷地道:“这般狮子大开口,倒也有些胆识。江南叛乱不过是乌合之众,他们以为区区几场胜利,便可让朕屈服?朕绝不会让大唐的江山因这些宵小而动摇。”
裴炎点头称是,面露敬佩之色,但也忍不住担忧地道:“只是,若继续交战,恐怕会加重地方的负担,百姓受苦,陛下可需斟酌一二。”
武则天看着裴炎,缓缓道:“朕心中有数,但朕更清楚,江南之地若不彻底肃清,后患无穷。眼下的议和不过是他们的缓兵之计,若朕答应,势必让朝廷的威望大大受损。裴相,传朕的旨意,命武攸宜火速南下,增援江南,必要时采取雷霆手段,务必在年内平定叛乱。”
裴炎听后,神情微微一怔,却知晓女皇的决心不可动摇,只得恭敬应道:“臣遵旨。”
武则天挥了挥手,裴炎退下,明堂内一时只剩下她与那幅江南地图。她的指尖轻轻划过地图上的水系,心中思绪如同这江水般波涛起伏。她知晓,此番决策虽显决绝,却是唯一能稳住大唐根基的办法。
正在这时,太平公主突然走入殿中,神色间带着几分急促,显然是听闻母皇的决策后匆匆赶来。她走到武则天身侧,语气中带着不加掩饰的关切:“母皇,刚刚裴相所说之事,女儿已有耳闻。江南叛军虽不可饶恕,但母皇若是强行镇压,恐怕会引发更多的反抗,甚至激化地方的不满情绪。”
武则天抬眼望向太平,见她一脸忧心,不由得心中一暖。她放下手中的镇纸,轻叹一声,道:“太平,你觉得朕此举过于激进,是不是?”
太平公主目光坚定,轻声道:“母皇的心思,女儿明白。但江南民生多艰,若是再施以强硬手段,百姓的苦难恐怕会更甚。何不以怀柔之策安抚,先稳住局势,再图后续?这样既可避免流血,也可收揽民心。”
武则天沉默片刻,注视着太平那双明亮的眼睛。她知晓女儿的心地仁厚,也了解太平公主一直以来关心民生的赤诚之心。然而,此时的局势却让她不得不以更为果决的方式应对。她伸手握住太平的手,语气中多了几分柔和:“太平,你心善,是大唐之福。可是在这乱世之中,若无震慑之威,何以令群狼畏惧?江南之乱,若不彻底平息,百姓的安宁也无从谈起。”
太平公主轻轻咬了咬唇,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最终还是点了点头:“母皇所言极是,是女儿考虑不周。”
武则天微微一笑,拍了拍太平的手背:“你有这样的心,朕很欣慰。你要记住,在这皇权之巅,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朕并非不顾百姓疾苦,而是必须考虑大局。待平定江南之后,朕定会加以抚恤,还江南一片太平。”
太平公主垂下眼帘,轻声道:“女儿明白了,母皇,愿母皇保重龙体,江山社稷为重,但也请勿忘百姓之苦。”
武则天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慈爱:“去吧,好好休息,不必为这些事过于忧心。朕自有决断。”
太平公主行礼退下,武则天看着她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不由感慨万千。作为大唐的女皇,她肩负的不仅是权力的巩固,更是整个国家的稳定与繁荣。而作为一位母亲,她亦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平安幸福。然而,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却往往是最难把握的。
夜色渐深,铜灯的光芒映照在武则天的脸上,勾勒出她坚毅而略显疲惫的轮廓。她再次俯身,目光落在地图之上,江南的局势,宛如棋盘中的复杂局面,每一步都决定着未来的成败。武则天深吸了一口气,心中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