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深沉而静谧,只有偶尔传来的虫鸣,才打破了这无边的寂静。
赵构坐在书房的案前,眉头紧锁,目光深邃,仿佛要穿透这夜色,看到更远的地方。
他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发出有节奏的声响,那是他思考时的习惯。
正当他陷入沉思之际,一阵微风拂过,带来了一丝凉意,也似乎带走了他心中的些许烦躁。
赵构抬起头,望向窗外,只见一轮明月高悬,洒下银白的光辉,将夜色染得如梦似幻。
月光透过窗棂,斑驳地照在他的脸上,为他平添了几分忧郁与孤寂。
“陛下,夜深了,还是早些歇息吧。”一个轻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是皇后温柔地劝慰。她手捧一盏热茶,轻轻放在案上,茶香袅袅,与夜色融为一体。
赵构轻轻摇头,目光依旧没有离开那轮明月。“朕心忧国事,难以入眠。岳飞、韩世忠二人,虽勇猛无双,却屡屡抗命,实乃朕之心腹大患。”
这句话他一直憋在心里,如今却不吐不快!
皇后闻言,神色微变,她深知赵构对这两位将军的忌惮与不满。但她也明白,岳飞、韩世忠乃是国之栋梁,不可轻易动之。
于是,她轻声道:“陛下,二位将军忠心耿耿,为国效力,只是性情刚烈,不善逢迎。陛下若能以诚相待,或可化干戈为玉帛。”
赵构苦笑一声,他何尝不知这个道理,但身为帝王,他也有自己的无奈与苦衷。“皇后所言极是,但朕身为天下之主,岂能容忍臣子屡屡抗命?此次,朕定要让他们知道,何为君命难违。”
说罢,赵构站起身,走到案前,提起笔来,开始书写诏书。他的笔力遒劲,字字有力,仿佛要将心中的决心与愤怒,都倾注在这薄薄的纸张之上。
“连夜传令,召回岳飞、韩世忠二人,令其即刻回京,不得有误。”赵构写完最后一个字,将诏书递给身边的侍卫,目光中闪烁着决绝与冷厉。
侍卫接过诏书,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转身离去,消失在夜色之中。赵构望着侍卫远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既希望岳飞、韩世忠能够领命而归,又担心他们会抗旨不遵,甚至起兵反叛。
“陛下,您这样做,真的对吗?”皇后轻声问道,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忧虑与不安。
赵构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望着窗外那轮明月,仿佛要从那银白的光辉中,找到答案。
夜色依旧深沉,但赵构的心中,却已经翻涌起了滔天巨浪。他知道,这一道诏书,不仅关乎他的帝王威严,更关乎国家的安危与未来。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边疆,岳飞正率军与金军对峙。
“陛下急召,令我即刻回京。”他重复着赵构诏书上的命令,如同晴天霹雳,让岳飞愣住了。
“什么?陛下为何要在此时将军你回京?”手下大将张宪眉头紧锁,目光中闪烁着疑惑与不满。
大将牛皋也是一脸愕然,他深知此时正是决战的关键时刻,一旦撤军,后果不堪设想。“莫非是朝中出了什么变故?”
岳飞与他们一样,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无奈与不甘。但他们也知道,君命难违,只能忍痛下令撤军。
随着大军缓缓撤离战场,岳飞的心情也越发沉重。他不知道,这一去,是福是祸,更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而此时的京城,赵构正站在城墙上,望着天边,他既希望岳飞、韩世忠能够平安归来,又担心他们会对自己的决策产生不满与怨恨。
“陛下,您真的相信他们会乖乖回京吗?”一个阴冷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是大太监裴度。他一脸谄媚,眼中却闪烁着狡黠的光芒。
赵构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望着远方,“朕相信他们,但朕更相信自己的判断。”赵构淡淡地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绝。
裴度闻言,眼中闪过一丝阴狠,但他也明白,此时不宜再说话,只能暂时退下。
岳飞一路疾驰,终于在数日后抵达了京城。城门外,他勒住缰绳,望着那熟悉的城墙,心中五味杂陈。
这一路上,他无数次回想起边疆的烽火,以及那些并肩作战的兄弟们。他不知道,自己这一归来,是否还能再次踏上那片战场。
“将军,我们真的要进城吗?”张宪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带着一丝不安。
岳飞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君命难违,我们走吧。”
一行人缓缓穿过城门,城内的百姓们纷纷投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