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十三年,春。
太子朱慈烺年已弱冠,随着太子妃人选被钦定下来。
朱由检随即钦点礼部尚书史可法即刻精心筹备太子大婚事宜,力求彰显皇家威严与恩宠。
按照皇帝的意思,太子大婚不仅要隆重,最重要的还要突出一个“快”字。
毕竟,办完太子的婚事后,三皇子与四皇子的婚事也得紧接着办。
替儿子操办完喜事,身为老子的朱由检还得操办自己这边的喜事。
于是,一切流程当即就被快速落实了下来。
接到旨意后的第三天,礼部尚书史可法便将太子大婚的第一个环节纳采问名给办了。
纳采之日,晨曦微露,皇宫大内早已忙碌起来。
鸿胪寺少卿杜高义身着朝服,头戴乌纱,率领这浩浩荡荡的纳彩问名队伍,自皇宫正门鱼贯而出。
队伍前列,执事者高举着绘有皇家徽记的旌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其后,数名精壮侍卫抬着装饰华美的礼盒。
盒中盛着一只毛色鲜亮、身姿矫健的大雁。
大雁被视为忠贞之鸟,以其为礼,象征着对婚姻的忠诚不二。
一行人簇拥着来到崇南坊郑宅。
宅门内外早已洒扫一新,红毯铺地。
宅门大开。
郑庆及郑氏迎于中庭,皆着盛装,神情紧张又透着几分期待。
鸿胪寺少卿杜高义稳步踏入宅中,站定后,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
“今奉天子之命,为太子殿下纳采问名。”
声如洪钟,回荡在宅院之中。
言罢,侍卫将装着大雁的礼盒郑重献上。
郑庆连忙上前,跪地叩首,恭谨地接过。
随后,众人步入正厅。
厅内香茗早已备好,宾主依次落座。
鸿胪寺少卿取出问名文书,双手递交于郑庆。
郑庆接过文书,稍作思忖,便拿起笔,蘸饱墨汁,在文书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郑妙音的姓名、生辰八字等信息。
写罢,郑庆连忙起身,双手奉还。
鸿胪寺少卿接过后,仔细查看无误,这才放入了锦匣之中。
“皇亲郑府君真是写的一手好字啊。”
“想必平日里也是没少下功夫吧?”
鸿胪寺少卿杜高义与郑庆寒暄道。
虽然郑妙音已被钦定为太子妃,但郑庆还没有被赐予任何爵位。
所以,鸿胪寺少卿杜高义对身为平民且无爵位的郑庆敬称为“皇亲郑府君”。
因为,太子妃的家人虽在平民时地位普通,但因与皇家联姻,便会被视为皇亲。
从而得到相应的尊称。
“实不相瞒,我这也是临阵磨枪恶补了一下书法。”
“就是为了填写这纳采文书的时候可以把字写的好看些...............”
“哈哈哈............”
“郑府君真是有心了。”
杜高义笑了笑:“陛下已经下了旨意。”
“太子大婚之事会从快办理。”
“回宫后,钦天监会选择最近的吉日进行纳吉。”
“估摸着也就这几天的事情。”
“纳吉之后便是纳征,然后就是请期。”
“成婚之日应该出不了这个月。”
“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再到亲迎礼成。”
“不出一个月,便会全部完成。”
“这么短的时间里完成太子大婚还办的如此隆重。”
“这可是我大明立国以来的头一遭啊!”
“这几天整个内廷和礼部为了筹办此事简直是忙了个底朝天..............”
要知道——明朝时期,按照惯例而言,迎娶太子妃从纳采问名到亲迎大婚。
中间一般会间隔数月到一年左右。
就比如:纳采问名,通常选定太子妃人选后,一般需要提前数月筹备。
完成后会进行占卜等,以确定双方八字是否合适等。
正常情况下,光是完成纳采问名就得大约需要一两个月。
而这次,从纳采问名到亲迎大婚连一个月都不到就会全部完成。
这绝对是开创了明朝皇室的新纪录了.................
“按照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