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大明国内欣欣向荣在全面施行新政改革的大浪潮下尽显生机勃勃之势的同时。
泰西的战事也已经进入到了第二个年头。
泰西——弗朗西境内。
军事战略重地,卢恩城。
此时的卢恩城已经陷入了大明新军的包围之中。
扎营于卢恩城外的明军,根据地形布置了严密的防线。
并挖掘了壕沟、设置了拒马等防御工事。
卢恩城位于罗河与索卡河汇合处,是弗朗西东南部运输网的枢纽。
这种水路交通优势使其能够便捷地连接弗朗西各地以及泰西其他地区,是妥妥的交通枢纽之地。
而且,卢恩城优越的地理位置也使其成为了重要的商业中心。
这一时期的卢恩城丝绸贸易发展迅速,是世界高级丝织品最大的产地之一。
这一优势也吸引了泰西各地的商人,推动了城市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
同时为整个弗朗西带来了丰厚的财富。
在军事战略角度上,卢恩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
控制卢恩城对于保卫弗朗西东南部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可以作为向周边扩张的重要据点。
所以,以上种种原因都迫使泰西联军竭尽全力固守卢恩城的决心。
正如出任泰西联军统帅的弗朗西名将让·皮埃尔·德·拉瓦勒所言——联军绝对不能失去卢恩城。
卢恩城一失,弗朗西的都城卢泰西亚必定不保!
联军统帅拉瓦勒的这个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
在战略推进层面上来看——泰西联军一旦失去卢恩城。
明军便可沿罗河与索卡河河谷等交通要道更顺畅地向卢泰西亚推进,从而加快进攻节奏。
同时,联军在卢恩城周边防御体系的崩溃。
也可使明军在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集中兵力进攻卢泰西亚。
从军事防御层面来看——卢恩城一旦失陷,弗朗西东部地区军事防御体系将出现缺口。
明军可从该方向迂回包抄弗朗西都城卢泰西亚。
使卢泰西亚防御面临多面受敌的困境,分散防御力量,增加防御难度。
那么,联军在卢泰西亚的军事防御部署和战略规划也将全部被打乱。
所以,身为联军统帅的弗朗西名将拉瓦勒已经向联军下达了死命令。
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面对多么大的困难和压力,也一定要力保卢恩城不失!
所以,在泰西联军拼尽全力固守卢恩城的情况下。
大明新军并没有采取强攻战略。
而是给卢恩城来了个围而不打,彻底切断卢恩城的外界补给。
以图以最小的伤亡代价拿下卢恩城这座战略要地。
截止今日,大明新军已经对卢恩城围城三月有余。
而且,在围城期间明军也是一点没闲着。
整天换着法的给城内的泰西联军制造麻烦,破坏城内的物资储备。
大明新军这边由常伯衡率军五万围困卢恩城。
而他们面对的是固守卢恩城不出的六万余泰西联军。
早在大明新军兵临卢恩城下之前。
历经加固的卢恩城便被泰西联军打造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军事堡垒。
卢恩城的城墙由巨大的花岗岩筑成,高大而厚实,平均高度达8米有余,厚度可达5米。
墙面经过精心打磨,难以攀爬。
城墙上设有密集的垛口,可供士兵藏身射击。
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座塔楼。
这些塔楼高三层,底层存储物资,中层安置火炮,上层为了望台。
塔楼中的火炮多为重型加农炮,炮管长度约3米,口径在100-150毫米之间。
可发射重达10-15公斤的实心炮弹,射程可达千米之外。
这些重型火炮可对城外进行全方位的火力覆盖。
在守城将领戴维·马卡斯的带领下。
泰西联军在城内的军事部署井然有序,可谓是既周密又严谨。
环绕城墙内侧挖掘了深约两米、宽约三米的战壕。
战壕内设有木质掩体,可供士兵躲避炮火。
城内的主要道路均设置了路障。
由沙袋、拒马与铁链组成,以便在巷战时迟滞明军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