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力而行,根据敌人的实际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战术策略。而这次分兵两路的举措,无疑是他这一战略思想的完美体现,也为华朝对高加索地区的征服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张合的精心策划与指挥下,北方军区的大军如同猛虎下山般势不可挡,向着尤迪部落与梅田人的领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
尤迪部落坐落于里海之畔,地势平坦,无险可倚,宛如一片暴露在风雨中的沃土。当华朝大军如乌云压境般逼近时,尤迪部落的首领们或许是想起了不久前奥苏伊部落首领阿列克谢那明智的一降,又或许是深刻认识到了自身防御的薄弱与华军实力的强大,他们没有选择徒劳的抵抗,而是明智地举起了白旗,向华军表达了投降的意愿。
这一决定,不仅避免了无谓的牺牲,也为尤迪部落赢得了华朝的宽容与未来的发展机遇。
相较于尤迪部落的迅速屈服,梅田人的情况则显得更为复杂。他们并未形成一个统一的部落联盟,而是分散为多个独立的部落,散落在广袤的平原之上。
当华军的铁蹄踏上这片土地时,平原上的部分部落,或许是被华军那浩浩荡荡的气势所震慑,又或许是对华朝的强大实力有所耳闻,纷纷选择了明智的投降,以求得部落的安宁与生存。
然而,靠近高加索山脉的几个梅田部落,却因地理位置偏远,消息闭塞,未能及时得知华朝大军西征的讯息,更不了解康居帕提亚等国都已覆灭的事实,更未曾亲眼见识过华军火炮步枪那摧枯拉朽的威力。
因此,当华军逼近时,他们选择了硬碰硬,企图以血肉之躯抵挡华军的锋芒。结果,其中一个部落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成为了华军铁蹄下的牺牲品;另一个部落则在血与火的洗礼中,终于认识到了华军的强大,不得不选择了投降,以保存部落的余脉。
而剩下的两个部落,见形势不妙,立即做出了撤退的决定,他们退入了高加索山脉那崇山峻岭之中,企图凭借山中的关隘与险峻地势,据险而守,与华军周旋。然而,他们或许还不知道,华军不仅拥有强大的火力优势,更有着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与战术策略。这场高加索山脉中的较量,对梅田人来说,注定是一场艰难战斗。
在华军那密集如雨的机枪扫射、震耳欲聋的大炮轰鸣,以及翱翔天际的热气球所投下的航空炸弹精准打击之下,任何企图依仗雄关险隘来阻挡华军前进脚步的幻想,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那些看似坚固的关隘,在华军空地联合打击的狂风暴雨中,就如同纸糊的壁垒,瞬间崩塌瓦解。更何况,梅田人那几个部落所依仗的,不过是些简陋的关隘和临时搭建的防御工事,又如何能够抵挡得住华军那势如破竹的进攻呢?
在这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中,梅田人的部落根本做不出任何有效的防御,哪怕背靠悬崖峭壁。华军的火力优势与战术策略,让他们陷入了绝境。最终,这些部落要么在激烈的战斗中全军覆没,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土地;要么在绝望与无奈中选择了投降,以期能够保住部落的余脉与族人的性命。
随着战斗的结束,梅田人绝大部分的领土和部落都落入了华军的手中。华朝的大旗在这片土地上高高飘扬,宣告着新的统治者的到来。而那些剩余在偏远地区游牧的小部落,虽然暂时逃脱了华军的直接打击,但他们的命运也早已注定。华朝后续派来的官员和城防军,将如同铁钳一般,紧紧钳住这些部落的咽喉,确保他们能够臣服于华朝的统治之下,为华朝的繁荣与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里海那一侧,成功接收了尤迪部落的华军并未停下脚步,而是继续挥师南下,犹如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势如破竹地攻入了勒该人的领地。
勒该人与梅田人同样紧邻高加索山脉,面对华军的凌厉攻势,显然缺乏足够的抵抗能力。他们试图效仿梅田人的策略,利用山地的复杂地形作为掩护,逃入深山之中以躲避华军的追击。然而,华军并未因此而放慢脚步,反而凭借着出色的侦察能力与战术策略,迅速锁定了勒该人的聚居点。
在华军那密集的火力覆盖与精准的打击之下,勒该人的聚居点逐一被攻破。那些曾经试图逃避战斗的勒该人,最终要么在激烈的交火中全军覆没,要么在绝望中选择了投降,以求得一线生机。至此,勒该人与梅田人一样,都成为了华朝版图中新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历史也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成功征服了梅田人与勒该人之后,张合麾下的华军将士们并未满足于现状,而是毅然决然地翻越高耸入云的高加索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