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也赞同韦将军。”
李靖再次出声。
“正如韦将军所言,大唐可以命令小股兵马攻入漠南。
此举,了大唐的辉煌战史,又能以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战略利益。
臣以为,我大唐兵强马壮,将士用命,只需派遣一支精兵,便可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而突利的归顺,更是如虎添翼,让我们在漠南的战场上占据了先机。
若错失此次良机,恐日后会后悔莫及。”
李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大唐军力无可动摇的自信,以及对当前战局的精准而深刻的把握。
李二听闻此言,又微微点了点头,那双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认可的光芒。
显然,他也认为李靖的分析符合大唐当前的国情与军事实力。
毕竟,在李二眼中,李靖不像韦羽那样年轻气盛,他经验丰富。
若李靖也赞成韦羽,也就说明韦羽的提议并非年轻气盛,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陛下,”韦羽在一旁,实在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与迫切,再次出声言道,“遥想当年大汉之时,那冠军侯霍去病是何等的英勇无畏,他仅率领着轻骑八百,便敢突入茫茫大漠之中,犹如一把锋利的利剑,直插敌人心脏。
他采取那闪电战的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一举斩杀并俘虏了匈奴的相国、当户等多名高级官员,令匈奴人闻风丧胆。
更令人惊叹的是,霍去病在那次战役中,竟然还斩杀了匈奴单于及其祖父辈的显赫人物,并俘虏了单于的叔父等重要人物,可谓是战功赫赫,威震四方。
如今我大唐国力强盛,军力雄厚,何不也采取相同的战术,以精锐之师,小股兵力,犹如一支奇兵,直取漠南那大厥王庭。
我们可一战而定乾坤,彻底剿灭大厥的贵族势力,令其彻底臣服于我大唐的赫赫天威之下,从此再也不敢有丝毫的反抗之心。”
李二听着韦羽激昂的言辞,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他深知,这些文臣武将的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对大唐未来的深切关怀与无尽忠诚。
他轻轻敲打着龙椅的扶手,沉思片刻后,缓缓开口:
“诸位爱卿所言,皆乃肺腑之言,朕心甚慰。
突利之归顺,确为我大唐介入漠南、稳定边疆之良机。
然则,战争之事,关乎国运,需谨慎再三。
朕欲取之,必先虑其失,方能万无一失。”
他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李绩,语气中带着几分期待地问道:“李绩,你素以谋略着称,对此有何高见?”
李绩闻言,心中早已有了计较。
他上前一步,步伐稳健,面容恭敬,行礼后沉声答道:
“陛下,臣以为,眼下的漠南局势确实错综复杂,阿史那家族内部纷争频仍,犹如一盘散沙,这正是我大唐出兵收复失地、彰显国威的绝佳时机。
李尚书与韦将军先前的分析,各有其理,均是从不同角度出发的真知灼见。”
说到这里,李绩微微一顿,似乎在斟酌用词,以确保接下来的每一个字都能精准地击中要害:
“然而,以臣之见,若要确保此战必胜,且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我方损失,我们不仅需以小股精锐兵力,采取奇袭之策,直捣黄龙,直击大厥的心脏地带,更要调动大军,形成辅助之势,以示我军声威浩大,不可小觑。”
见李二陛下的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对这样的策略有所疑虑,李绩连忙进一步解释,语气中充满了自信和坚定:
“陛下,臣建议采取‘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古老战术。
表面上,我大唐可大张旗鼓地调动大军,佯装全力攻打漠南边境,以此吸引并分散大厥的主力部队,使其难以判断我军的真实意图。
而与此同时,我们暗中派遣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奇兵,利用地形优势,绕过敌军防线,直取大厥王庭,一举将其核心力量摧毁,从而奠定胜局。”
李绩的话语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每一句话都如同锋利的刀刃,精准地剖析着战局的每一个细节。
李二陛下听后,眉头渐渐舒展,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轻轻点头,显然对李绩提出的这一既稳健又富有创意的策略表示了高度认同。
李二听了众臣的建议后,眉头紧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他的眼神时而凝重,时而闪烁,在权衡着每一个建议的利弊,又似乎在思考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