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本是作为起草诏令出现,加了一个知制诰,含义不变。
此职位乃承唐制,翰林学士出现之后,便正式分割了中书舍人制诏之权,于是皇帝的命令被分为内制与外制。
翰林学士所撰,乃直接从禁中发出,故称“内制”,用白麻纸写。
而中书舍人所撰,为外朝所拟,故称“外制”,用黄麻纸写。
内制指翰林学士临时受皇帝之命撰拟的诏书,外制指中书舍人所拟,由中书门下正规机构发出的诏书。
宋沿唐制,以翰林学士草拟“内制”,中书舍人草拟“外制”,称为“两制”。
北宋前期的中书舍人,往往是寄禄官(虚职),不实任其职,而在中书的制敕院内设舍人院,另以他官任知制诰(实职)草拟外制。
知制诰除宋初及特许外,需经召试制词后方能任职。
以他官临时任职者,称为权知制诰。
让人惊讶的是,仁宗皇帝这是把两个职位都授予了韩明,这在历史上可是很少的。
相当于完全捏着草拟诏书的大权,不论是实职还是虚职,都是如此。
下边的台鉴总算反应过来,嗅到了一丝不寻常气息。
至于后边加封的中散大夫、定远将军,前者是文散官正五品上阶,后者是武散官正五品上阶。
最后的上骑都尉,是勋官正五品上阶。
老皇帝这是把能加封的一股脑都给了韩明,现在只差爵位,就能实现五品大满贯了。
坦白说别的虚职还是身份荣誉象征,可这个掌管‘两制’,实在是太过了。
这都算是半个参知政事了,以后政事堂开会,这位爷都不能缺席,缺了他,连诏书都发不出去。
连韩章都有些皱眉,看了仁宗皇帝一眼,又看了富彦国一眼,对方微微摇头,示意再看看。
“陛下——!”
结果下一秒,一声高喝响彻朝堂,都不用看,就知道这是老韩家祖传技能。
:()穿越知否,我成了韩章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