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
由于跟魏渊待的时间长了,赵信有时候说起话来也显得十分现代。
“要编制?你直接说要钱不就好了。怎么,又物色到合适的人选了?”
赵信一边“嗯嗯”的回答着,一边重重的点着头。
魏渊边走边问道:
“说吧,这次你要几个人的钱。”
赵信伸出了三根手指在魏渊的面前晃了晃。
“三十?”
赵信得意的摇了摇头。
“不会是三百吧,你小子可别老想着一口吃个胖子啊!黑衣司可不是军队,人越多越好。你做的是情报工作,需要的是精英骨干。鱼龙混杂的话可小心把事情给办砸喽!”
“嘿嘿,师父教训的是,所以这次徒弟想要三千人的编。”
“什么?三千人?!”
魏渊停下了脚步,惊讶的看着赵信。
“是你嘴坏了,还是我耳朵坏了。我没听错吧,三千人?你小子想什么呢!”
“嘿嘿,师父您先别急,这三千人可不一般啊!”
“二般也不行,这事没商量!”
魏渊撂下这句话就准备回屋更衣了。
“哎哎哎,师父!您听我说完好不好。”
赵信伸手拦住了魏渊正要关上的房门,死乞白赖的赖在了魏渊的门前。“师父,这三千人要是错过了,您若后悔可别来找我啊!”
对于自己这个徒弟,魏渊是再熟悉不过了。赵信虽说是一肚子鬼点子,但做起事情却很有自己的章法和思路。想到这魏渊一把拉开了房门,赵信一时没反应过来,猛的被闪了一下,险些踉跄着扑倒在地。
“给你一个机会,三句话说服我。”
“嘿嘿,我就知道师父您是不会吝啬那点银子的。”
“一句了。”
“呃,这也算啊!”
“二句了。”
“...”
“还剩一句,赵信同学你可要抓紧了。”
说着魏渊做了一个向外请的手势。
“前几日京城裁撤了三千锦衣卫我想把他们纳入黑衣司麾下师父!”
赵信很了解师父的脾气秉性,因此一口气不带任何喘息的说了最后这句话。
尽管后世一提起锦衣卫多是招权纳贿、欺罔官民、残害忠良、冷血无情等阴暗的方面。但魏渊心里却很清楚这支秘密特务部队,在侦查刺探、搜集情报上拥有着极其出色的能力。
魏渊想了想自己接下来代天巡狩所要面临的困难,如果这三千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锦衣卫真能为己所用的话,无异于如虎添翼。拿定主意魏渊痛快的回答:
“准!”
赵信见师父答应的如此痛快,自然是开心的不行。他紧接着问道:
“师父,那这些人的俸禄参照他们在锦衣卫时如何?”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魏渊心里很清楚。这些锦衣卫早已习惯之前威风凛凛的日子了,现在让他们默默的干情报工作,没有丰厚的利益只怕是吸引不来人才的。
“不,这些人在原有俸禄的基础上再翻一番。三千人一个都不能少,赵信你必须全部给我拿下!”
见魏渊表情严肃,赵信也收起了挂在脸上的笑意。一本正经的立正答道:
“保证完成任务!”
四月二十六,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黄河流域有一种说法:“小满不满,麦有一险“。这一时节的小麦最容易受到干热的侵害而减产。崇祯十三年,由于受小冰河期的影响,中原和北方地区遭遇了数十年不遇的大旱,越来越多的难民涌向了京师顺天府。
“小满”这一天,微风醺醺,垂柳依依。沈炼沿着河岸漫无目的的走着,这里是一座大码头。市廛栉比,店铺鳞次,市场之内各种器物应有尽有。除了常见的砚台、瓷器、珠宝八音盒之外,还有各类稀奇古怪的海外舶来品,什么玻璃水晶灯、报时钟、鼻烟壶、西洋画等等。
沈炼原本想沿着河岸走一走,散散心。不知不觉便来到了此处,市场的喧嚣一时令他烦躁不已。他刚想转身离开,忽然听到一大群人的轰然喝彩之声,原来是走江湖卖艺的正在杂耍。
沈炼突然自嘲的想到,凭借自己的身手,卖艺挣点钱倒不至于被活活饿死才是。他无奈的摇摇头,迈步走进了河边一家并不起眼的酒肆。
一人一菜一壶酒,这位前锦衣卫总旗在一张靠窗户的座位上独自喝起了闷酒来。